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7篇 |
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51篇 |
综合类 | 790篇 |
水路运输 | 400篇 |
铁路运输 | 117篇 |
综合运输 | 1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ehicle Mechanics and Mobility》2012,50(4):539-561
In this paper,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and fuel economy for a 4-wheel-drive hybrid vehicle are investigated. The integrated controller is designed within three layers. The first layer determines the total yaw moment and total lateral force made by using an optimal controller method to follow the desired dynamic behaviour of a vehicle. The second layer determines optimum tyre force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optimise tyre usage and find out how the tyres should share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forces to achieve a target vehicle respons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four wheels can be independently steered, driven, and braked. In the third layer, the active steering, wheel slip, and electrical motor torque controllers are designed. In the front ax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is coupled to an electric motor (EM). The control strategy has to determine the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ICE and EM to minimise fuel consumption and allowing the vehicle to be charge sustaining. Finally, simulations performed in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ructure could enhance the vehicle stability and fuel economy in different manoeuvres. 相似文献
182.
高原环境下油品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高原条件下,针对3种不同品质的柴油(十六烷值和馏分)对某增压柴油机的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据此简要分析在高原运行时出现活塞烧蚀故障与所用油品的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用柴油由于其十六烷值低,柴油不易被压燃着火,滞燃期长,且初馏温度低,柴油容易蒸发,预混合燃烧期内积累的热量多,造成缸内压力的升高速率增大,燃烧过程粗暴;海拔升高,空气密度下降,柴油的着火时间延长,燃烧速度加快,最大压力升高率增大,由此产生强烈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冲击,容易造成活塞烧蚀。 相似文献
183.
为了改善汽油HCCI发动机在低负荷的失火,通过在90号汽油中添加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的过氧化物,在一台改造过的4缸柴油机的第4缸进行HCCI燃烧试验,研究了添加剂对HCCI燃烧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转速为1 400 r/min时,使用90号汽油的HCCI发动机只能在高负荷下运行;加入过氧化物添加剂后,着火时刻提前、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升高,燃烧向低负荷区域大幅度拓展;添加相同质量分数的不同种类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DTBP)作用最明显。相同当量比的稳态工况下,随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质量分数增加,着火和燃烧放热提前、燃烧持续期缩短,失火得到有效改善,负荷范围得到拓宽。但过高的添加剂质量分数会使发动机高负荷爆震可能性增加,发动机转速为1 400 r/min下,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的质量分数2%左右为最佳值。 相似文献
184.
燃油加热器在北方城市客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析并提出利用燃油加热器改善发动机低温起动的措施;利用燃油加热器时改善城市机动车节能减排、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高分辨率数码照相机对柴油与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喷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燃料黏度增大,喷雾锥角变小,Sauter平均直径增大。与MB24相比,柴油的相对尺寸范围和发散边界较大,因此其Sauter平均直径比MB24混合燃料的略大。由于乙醇的稀释作用,改制油MB24的Sauter平均直径最小,雾化质量明显改善。从喷雾液滴尺寸的数目分布可以看出,所有燃料的曲线峰值均位于14μm处,小颗粒液滴较多。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曲线峰值下降,下降趋势均匀平缓,说明燃料黏度的增大将使雾化油滴的尺寸分布渐趋均匀。从液滴尺寸的累积体积分布可以看出,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达到某一累积体积的油滴直径增大,说明大颗粒油滴增多。 相似文献
186.
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早在1839年.英国人格罗孚就提出了氢和氧反应发电的原理。20世纪60年代,研发出了液氢和液氧发电的燃料电池.由美国UTC公司首先用于航天和军事用途。近20年来.由于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以质子交换膜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技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出了各种类型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