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9篇 |
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196篇 |
综合类 | 560篇 |
水路运输 | 150篇 |
铁路运输 | 175篇 |
综合运输 | 10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241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м�վ�������ģ��ȷ�������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交中间站是实现旅客沿途乘降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公交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土地发展与公共交通发展初期,简单的公交中间站设置便可满足车辆停靠与旅客乘降需求。但当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大,公共交通线路规模不断扩张时,在某些线路密集、人流众多的公交中间站点,简单的站点设立方式已不能满足车辆停靠及旅客乘降需求,车站在站滞留时间过长,公交服务水平急速下降。此时,必须对车站的形式、规模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保证能力与需求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车辆在站滞留时间,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保障公交的正常运营。针对此问题,论文对公交中间站的形式分类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公交中间站通过能力的计算以及广州公交运营实际,研究了通过车辆停靠数、旅客乘降量以及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公交站形式与规模的方法,并举出了实例,可为实际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2.
�����������ȷ��������Ŀ������Ż�ģ���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有效的公交车辆发车间隔优化模型是优化调度方案、改善公交服务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规律,对发车间隔采用分时段多目标组合优化处理的思想,建立了以乘客和公交企业运营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公交车辆调度发车间隔模型,并采用广州市公交调查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63.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的地面公交比较发达,近年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线路长度总体偏大,线路网密度偏低,重复系数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80%以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站点密度相对较小,站点覆盖率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公交的方便利用等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将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制定线路优化方案、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刘小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21(4):75-77
概述了城市公交车透明玻璃车顶的设计过程。在充分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实用性等之后,对EQ6110公交车顶部框架为基础进行重新结构布局,并运用CATIA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布置于顶部的玻璃来达到设计意图,即有效增加公交车内采光度、可视角度和面积,从而改善公交车的乘坐环境。 相似文献
65.
Cheng Xiaoling He Ling 《河北交通科技》2007,(4)
针对目前农村客运站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客运站点建设跟不上发展、客运市场经营主体混乱等问题,提出合理安排农村客运站点布局的原则以及"站所合一"、"三定四统一"等管理模式,以扭转农村客运市场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66.
67.
68.
为有效满足BRT或轻轨系统的运行需求,提出在带有固定左转车道的繁忙通勤走廊中央设置一条BRT或轻轨专用车道用于双向运营的概念。由此产生了车辆相交问题,其相交空间设置于由左转车道产生的未利用或未被充分利用的道路中央隔离带。提供了公交车站和相交空间的概念设计可选方案和几何布局示意图,并考虑运行速度、发车间隔、相邻相交空间的距离及相交空间数量等条件,分析系统性能。为确保具有实用性,研究了系统在现有交通走廊上的可实施性。由于该系统具有利于TOD发展的潜力,也可作为未来发展两条专用车道系统的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69.
已有研究在应用“四阶段法”进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时,缺少对居民公交出行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的分析.文中通过从潍坊、常州、上虞、蚌埠和湖州五个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库中提取出公交OD出行的有效数据,运用图形处理及模型标定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研究了居民出行时间消耗特征、出行时间分布特征和出行空间分布特征。指出:0公交出行的可容忍时间与建成区面积及公交分担率密切相关:②由于城市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出行规律的不同,都会造成出行时间分布的差异;③分析同一城市不同时期居民出行空间分布时,应具体分析各区之间的出行联系强度。居民公交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及公交线网规划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及理论支持,该项研究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可供其他城市借鉴和使用。 相似文献
70.
大型房地产项目带来的公交客流出行是当前公交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从对周边原有站点进行评价着手,根据评价结论提出公交站点改善方案,并基于预测客流量对方案进行优化;最后以重庆南坪一房地产项目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方案能满足项目客流出行,并为客流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