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4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下穿库区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下穿库区铁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比分析有无渗流场作用和不同水深条件下,隧道结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围岩变形、塑性区和渗流场的变化特性,同时还考虑隧道加固圈厚度和渗透系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场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不仅能引起大范围的库底沉降,而且能增大隧道拱顶和拱腰的位移,并且能够减小仰拱的隆起量以及加剧围岩塑性区的范围;隧道的开挖能够对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形成明显的扰动,并且在两拱脚处渗流速度最大,最大塑性区位于横向临时支撑处;注浆加固圈能够改善围岩的受力,隧道最优注浆圈厚度在5m,并且当渗透系数小于围岩渗透系数的1/50时注浆圈加固效果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82.
重庆库区滑带粉质黏土强度参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滑带土是滑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滑坡的发展变形、稳定性评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研究是滑坡稳定性计算和抗滑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三峡库区重庆境内滑体(带)中广泛存在着粉质黏土,收集重庆境内代表性滑坡的地质勘察报告,以其滑带粉质黏土的强度参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常规直剪试验的天然峰值强度和残值强度以及饱和峰值强度和残值强度之间、常规直剪强度参数和原位直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各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揭示了该区域粉质黏土不同试验条件下强度参数之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83.
基于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航道特性和船舶流基本特性,根据船舶定线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峡库区船舶航路改革的基本原则;根据船舶会遇的几何模型,提出了库区船舶在对驶相遇、追越、交叉相遇情况下的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84.
三峡库区水位上升至175 m之后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引起了已发地质灾害的复发。已有研究未考虑周期性浸泡对三峡库区土体性质的影响。采取三峡库区典型松散土体,运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所采取的岩土样在天然状态、长期性浸泡状态、周期性浸泡状态试验工况下的物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物相变化,得出库区水位升降引起的周期性浸泡作用是导致土体结构和强度劣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浅析青草沙水库工程风险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草沙水库位于长江南北港分流口下游,河势、地形及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存在施工期的滩势变化与风暴潮影响以及运行期的水质恶化、咸潮入侵加剧、水污染突发事件与供水系统事故等多种风险因素。该文通过各方面的风险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86.
在分析重庆钢铁公司厂区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三峡库区水位的变化情况,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所得结论反映了三峡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7.
三峡库区土石比对土体强度参数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川  石晋旭  唐红梅 《公路》2006,(11):32-35
通过三峡库区奉节白马港区及万州青草背港区原状土试样的物性试验结果对其定名,并与砾石混合制备成不同土石比试样,通过直接剪切试验探求其不同含石量对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规律,对三峡库区土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准确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唐荣婕  陈立  杨阳  徐程 《水运工程》2015,(1):110-114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侵蚀基准面在蓄水期抬升,在消落期和汛期逐渐恢复为天然河段状态,因此变动回水区内碍航浅滩的冲淤特性将发生改变。以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三角碛浅滩段为例研究浅滩年际年内的冲淤及碍航特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水库蓄水位抬升到175 m前,三角碛浅滩段年内遵循"汛淤枯冲"的规律,年际间则由于上游来沙量大幅减少,水流处于不饱和状态而表现为累积性冲刷,且随着水流不饱和程度的提高,冲刷强度增大;2008年汛后三峡开始试验性蓄水后,三角碛浅滩段由天然河段变为变动回水区河段,下游侵蚀基准面的抬升使河段具有淤积的趋向,上游来沙减少和下游侵蚀基准面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本河段冲刷强度显著下降,同时也未出现累积性淤积的现象。由于年内泥沙输移过程发生改变,主要走沙时期从汛末推移到次年的消落期,在通航标准不变的前提下,三角碛浅滩段的碍航程度可能会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89.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90.
苏丽  王涛  刘陈  解中柱 《水运工程》2016,(7):158-164
受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影响,三峡库区上洛碛河段发生泥沙累积性淤积,泥沙主要落淤在河段深槽及边滩,淤积量不大,但上洛碛河段在消落期航道尺度富余不大,边滩少量泥沙淤积也能恶化该处航道条件。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对2011—2012年度上洛碛河段航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落期相应的航道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