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9篇 |
综合类 | 30篇 |
水路运输 | 39篇 |
铁路运输 | 84篇 |
综合运输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基于北京地铁13号线ATP系统由速度台阶模式升级为目标距离模式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化应用,介绍了设计开发过程中所考虑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12.
房家湾隧道砂质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沿节理裂隙岩溶发育且情况复杂、隐蔽,围岩稳定性差,隧道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风险较大.针对存在的较大安全风险隐患,为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综合补充勘察技术探查岩溶发育情况.采用综合预加固措施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在地表沟谷铺砌封堵地表水下渗,动态优化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13.
114.
CRH2列控车载测速测距设备EMC实验及防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剑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0,7(5):21-24
CRH2型动车组具有特殊的电气接地方式,为车载电子设备带来了复杂的电磁兼容环境。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围绕车载ATP测速测距设备发生了一些电磁兼容问题。通过对车载ATP测速测距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及实验研究,对相应的防护改进方法进行了介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CTCS-2级列控系统连续信息量需求的分析和计算,提出了CTCS-2级列控系统的适应速度建议。 相似文献
116.
结合自动化驼峰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常见故障,将速度故障进行列举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故障,保障安全。 相似文献
117.
京沪高速铁路废弃泥浆处理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泥浆池中进行混凝沉淀固液分离+排出上清液+回填的废弃泥浆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利用研制的废弃泥浆处理装置在京沪高速工程现场进行了试验,表明在泥浆池中处理废弃泥浆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研制开发的废弃泥浆处理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可用来处理废弃泥浆。 相似文献
118.
在既有线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提高到200 km.h-1,货物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提高到100,120 km.h-1条件下,逐一分析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列车连发比例、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之差、维修天窗时间等因素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由分析可知,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货物列车可压缩为7,6 min,旅客列车可压缩为6,5 min;旅客列车比例提高,有利于组织列车群发;客货列车速差变小,有利于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之差减小。均对提高线路区间通过能力产生有利的影响。但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延长,对线路区间通过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设定基础方案、过渡方案和目标方案,运用直接计算法计算各方案的线路通过能力值,构建两个综合比较方案。通过综合分析,若天窗预留时间延长至180 min,线路区间通过能力可提高约20%。若天窗预留时间延长至240 min,线路区间通过能力可提高约13%。为使线路通过能力保持不变或改善,提出应加快货车提速改造、减少并尽量统一列车标尺,以及研究优化相关作业组织和车底运用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9.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4):9-14
基于室内试验,对4种固沙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在烟墩风区开展现场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固沙剂的黏度随着温度降低呈增大的趋势,在-20℃时出现结冰现象;固沙剂浸水后表面有溶胀现象,但风蚀量均小于1%;固化层平均厚度依次为A型>B型>C型>D型,B型层厚最均匀;风洞试验中固沙剂的质量损失率都小于1%,均具有良好的抗风蚀能力;时效性A型最优,成本A、D型最高。现场试验表明:喷洒固沙剂的沙方格抗风蚀能力明显强于未喷洒固沙剂的沙方格,喷洒固化剂的沙方格有效地发挥了固沙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7,(4):38-42
为详细评价速度120 km/h地铁中梯形轨枕轨道的减振效果,通过对某地铁线路现场测试的方法,在时域和频域内对比分析梯形轨枕轨道较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梯形轨枕轨道从振动根源处就得到了有效的减振且减振的效果较好。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能有效减弱振动加速度从钢轨至道床的传播,但是从道床至隧道振动加速度的衰减效果要弱于梯形轨枕轨道。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效果整体好于普通长枕整体道床轨道,且能有效地降低中高频段的噪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