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4篇
综合类   111篇
铁路运输   88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介绍JJ91硅质密实剂技术特点及在屋面工程中的施工过程,分析了采用这种新材料新工艺所取得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2.
路基的填料冻胀分类及防冻层设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我国冻土区铁路路基表层的冻胀病害严重,且没有相应的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标准。在分析路基的冻胀特性、影响路基冻胀的因素、路基冻害整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并结合铁路路基填料分类的特点、铁路线路冻胀限高和维修标准,提出铁路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方案,并建议在冻土区设置路基防冻层。路基填料冻胀性分类方案以各类土的细粒含量、冻前含水量和冻胀高度为指标,进行冻胀敏感性和冻胀等级两级分类。路基防冻层应用细粒含量<5%的砂类和细粒含量<15%的砾类、碎石类不冻胀土填筑,防冻层的厚度根据路基的标准冻深。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载重量确定。  相似文献   
53.
由于辽西地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因素影响,从每年的十月底开始地面冻结,最大冻深在二月中旬,平均冻深在1.1m,最大冻深1.4m。由于路基在季节性冻胀、外部荷载渗流等因素作用下,局部地段易发生冻胀、融沉、翻浆、路面开裂等一系列特殊现象。道路的各种冻害给交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对路基的冻害防制措施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厂拌热再生技术在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针对不同层位、不同老化条件下,进行厂拌热再生试验研究,对厂拌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面层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厂拌热再生混凝土可以达到与100%使用新材料铺筑的路面一样的使用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乌鲁木齐乌奎高速公路沉陷段进行气候、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分析及一系列现场试验,找出其沉陷原因,为今后的类似道路的设计、改造和管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室内实验中,试验设备的温度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结果。通过试验时监测相关设备,提出恒温箱、拌和锅等仪器的温度偏差以及解决办法。通过试验获得基质沥青、Sasobit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等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试验过程中相关仪器的使用温度,以及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细节,如拌和、插捣等。试验结果表明:恒温箱内实际温度高于设置温度;集料温度低于恒温箱设置温度8℃左右;拌和锅内平均温度低于设置温度12℃;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温度需要和温度计进行校正比较;试验中试验员动作要快速娴熟。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山区沿河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水位变化速度越快,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小,路基填料渗透系数越大,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大。因此,设计沿河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时,应考虑河道水位实际变化规律对路基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填半挖路基填料宜采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填料。  相似文献   
58.
李彦春 《北方交通》2012,(12):21-23
路基土体的动力学参数是铁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冻土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严重破坏的事实,进行了冻土在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温度以及含水量条件下的振动三轴试验,获得了冻土的动力学参数以及动剪切强度与上述条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动应力幅值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土体的动剪切强度增加。在冻结条件下,随着土样含水量的增加,冻土的动剪切强度增加,这与未冻结土的动强度变化规律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列举了超声脉冲在混凝土中的传播原理、路径等,根据被测结构物测试面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换能器布置方式,从而使超声脉冲在混凝土内部有效传播,进而判断混凝土的物理特性,现场模型梁存在多个测试面,故采用对测方法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超声波波速及均方差的数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判断混凝土的密实性及均匀性。  相似文献   
60.
底面层是沥青路面结构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层位,文章结合六宜路沥青路面施工实例,以骨架密实型为目标对底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并通过室内试验与施工质量检测,验证了生产配合比优化后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