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265篇
公路运输   948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130篇
铁路运输   391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工挖孔嵌岩桩的受力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人工挖孔嵌岩桩的静载试验资料,分析了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32.
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开挖顺序和施工过程对地下洞室群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在重点解决有限元模拟开挖过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如释放荷载的计算和开挖模拟的有限元实施方法等)的基础上,结合某工程实例,并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开挖顺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生  王新平 《公路》2004,(3):145-148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34.
公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决策、造价和工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它还是公路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条件之一。针对漳龙高速公路XX段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从边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岩石类型与特征、岩体结构类型与特性、结构面发育度与优势面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并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该段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相似文献   
35.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软岩在公路建设中如何使用就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广西修建的许多高速公路需要利用极软岩作为公路填料。工艺试验研究表明:极软岩可以作为高速公路的填料,在进行了综合试验后,通过模糊评判表明,适用它的最佳松铺厚度为35cm。对于极软岩应用于其它高速公路上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以贵阳市地铁2号线阳明祠车站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大断面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明确施工期间大断面隧道塌方破坏过程机制,对比分析围岩和路面的变形。结果表明:通过围岩重力作用模拟隧道施工过程中塌方过程,与实际塌方过程基本吻合,弥补了常规加载破坏的不足;围岩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裂隙出现-裂隙发展-裂隙贯通-围岩塌方,支护渐进破坏过程表现为变形缓慢增加-变形快速增加-裂缝快速发展-支护破坏;围岩渐进破坏与支护渐进破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支护变形大幅增加时,应增加支护强度,同时还应及时注浆、打设长锚杆,以减缓围岩裂隙发展,阻断围岩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37.
针对长距离岩石地层顶管施工中预制管卡滞工程难题,结合观景口水利工程2#无压洞工程,通过资料查阅、案例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多种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提出预制管受困点判别方法,并研究制定出沉渣冲洗清理及预制管拆除方案;结合顶管施工特点就如何预防预制管卡滞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经工程验证,所采取方案与技术措施顺利解决了预制管卡滞难题,并确保了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既缩短了工期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8.
以兰州地铁所在地区为研究对象,实测地铁隧道开挖前的地温(简称为初始地温),根据实测数据,提出地铁初始地温预测模型公式。采用非稳态传热的数值模型,分析运营条件下地铁隧道围岩温度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地铁初始地温随环境气温和埋深的变化而变化;年变温层位于自地表至埋深12m处;年恒温层位于埋深12m及其以下,温度为15℃左右;年变温层中,1年内初始地温变化规律与环境气温变化规律相似,近似呈正弦曲线状分布,但存在相位滞后的现象;1年中初始地温的振幅随埋深的增大呈指数下降趋势。在隧道内空气与围岩之间热交换中,兰州地铁隧道围岩的温度及其梯度、热透厚度(未达到极限时)均与隧道内环境温度、热交换时间成正相关关系,但与距隧道内壁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在役铁路隧道在通车之后隧底脱空病害的问题,采用有限元理论,建立隧道脱空区域在围岩压力与25 t轴重列车动载作用下的数值计算模型,主要研究80 cm与40 cm脱空宽度分别距隧道中心线0,80 cm与160 cm时脱空区域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围岩压力下,脱空区域中线上壁和外侧顶角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及内侧顶角中产生压应力,其中压应力对脱空的宽度更为敏感;同时施加列车动载作用时,脱空区域上壁出现了竖向动应力与横向拉应力,得到了脱空区域力学指标的最大响应值及其出现的具体位置,宽度的增加对脱空区上壁横向拉应力更为显著,上壁横向拉应力增幅超过200%,竖向动应力增幅达50%。因此,隧底脱空区周围应力分布复杂,拉应力与压应力在脱空区域同时存在,应力突变严重,对脱空现象应及时组织处理。  相似文献   
40.
结合南方地区填石路堤施工,通过填石路堤试验段研究,介绍了填石路堤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并通过沉降差检测分析,说明了沉降差作为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指标的可行性,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