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68篇
公路运输   492篇
综合类   512篇
水路运输   436篇
铁路运输   564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in erodibility and aggregation in a tidal basin including both subtidal and intertidal study sites and to use these results to explain the shifting erosion/deposition cycles at the sites. Erosion thresholds, erosion rates and settling velocities of the eroded material were measured at a mudflat transect and at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a nearby tidal channel during surveys made in May 2000 and March 2002. Surface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grain-size, chl. a content, faecal pellet content, dry bulk density and organic content. Additionally, surface samples were taken at eight occasions in the period January 2002 to May 2003 from shallow tidal channels in the area. These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mud content and showed that major shifts in sediment distribution occurred in the period. The erodibility of the mudflat was generally high due to pelletization by the mudsnail Hydrobia ulvae but close to the salt marsh much lower erodibility was found, probably due to stabilisation by microphytobenthos. In contrast, the erodibility of the channel bed seemed to be very little influenced by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 relatively low erodibility found here was caused by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 The sediment eroded from the mudflat was generally strongly pelletized and showed high settling velocities whereas less aggregation and lower settling velocities were found for the channel bed sediments.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mudflat stability and hydrodynamics resulted in temporal variations of deposition and erosion and the changing stability at the mudflat is likely to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a general transport of fine-grained sediment from the mudflat to the channel in the cold seasons and vice versa during the rest of the year.  相似文献   
132.
文章针对纯电动面包物流车淋雨密封存在的一些漏雨问题,阐述了现状及典型淋雨漏水点,并分析了其漏水原因及进行了优化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其一次性淋雨通过率,明显提升了纯电动面包物流车的淋雨密封品质。  相似文献   
133.
文章针对我国常用的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稳定碎石两种半刚性材料,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建立了两种材料动态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静态模量的关系,为没有条件进行动态模量试验的单位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4.
介绍了螺杆调节器的构成,技术参数,安装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5.
文中介绍工程测量课程综合实习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加强综合实践性环节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6.
利用有限元、边界元等方法,优化铁道车辆车轮的形状,采用试验验证新形状车轮的性能,证明新型车轮质量轻、应力小、噪声低。  相似文献   
137.
研究目的:九景衢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的铁路规划项目,对其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梳理项目建设必要性、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方案等重大技术问题.研究结论:(1)九景衢铁路具有较强的区域、地方开发性特征,有助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2)主要技术标准需要重点考虑研究年度与未来发展之间需求差异的问题,建议采用单线预留双线条件,速度目标值为160 km/h预留200 km/h条件的主要技术标准;(3)线路走向需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经济据点分布、吸引客货流能力、工程投资规模等多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建议九景衢铁路自既有铜九线湖口站接轨,基本并行九景、景婺常高速公路,引入既有景德镇站,经婺源、三清山,利用既有衢常铁路引入浙赣铁路衢州站,线路全长328.09 km.  相似文献   
138.
立交型式的选择是立交建设中重要的前期工作,型式不同,将使整个立交的交通功能、投资、景观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9.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 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在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0.
介绍了SDB—80(B1)型转向架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转向架设计,并对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