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394篇
综合类   163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152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路面应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的功能,而这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抗滑性能。反应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抗滑构造、路面湿度、行车速度和构造深度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多条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经过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刻槽抗滑构造的路面抗滑稳定性高于拉毛构造,路面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加线性下降;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1~4 a内,高速行驶时的摩擦系数受路龄影响下降较多,而到7~10 a时,低速时的摩擦系数随路龄增加下降的较多;摩擦系数下降百分率受构造深度影响,随构造深度增大而增加,只有合适的构造深度才能有最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612.
轮胎包容特性分析及其在汽车振动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孔辉  刘青 《汽车工程》1999,21(2):65-71,80
本文分析了轮胎与路面的接触特点,将汽车承载系统简化为二自由度垂直振动系统,建立了同时考虑轮胎几何滤波效应与弹性滤波效应的弹性滚子接触模型。基于刚性滚子模型和弹性滚子模型,仿真出滚子包容后的有效路形。  相似文献   
613.
轮胎自由与约束悬置的模态试验与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迪华  董培蕾  范成建 《汽车工程》2003,25(4):353-355,359
为了证实约束对轮胎模态参数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从自由悬置的轮胎模态参数转化为固定悬置的参数,分别对自由悬置与固定悬置的轮胎进行激振试验,提取模态参数,并用模态综合法完成自由悬置结果到固定悬置结果的转化。模态综合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相符,证明了利用自由悬置模态参数建模,利用模态综合的方法考虑约束系统动特性对轮胎特性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14.
轮胎动刚度和阻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学武  高义民 《汽车工程》1994,16(5):315-320,F003
本文通过轮胎动态实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技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轮胎弹性力与轮胎变形,激振频率之间,以及轮胎阻尼力与轮胎变形速率,激振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充气压力,振幅及滚动速度对轮胎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5.
盾构隧道处于不对称荷载下或结构体系发生变化时(如隧道联络通道开孔等),环缝剪切对盾构隧道的结构响应影响增大,环间剪切效应将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然而现有的模型对环缝接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这给在此过程中对隧道内环间剪切分布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带来了困难。为此,以接触原理为基础,建立一种“壳-接触”精细化模型,并与机械法联络通道主隧道开孔足尺试验结果对比,探明该过程的盾构隧道的环间剪切效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壳-接触模型采用“软接触”的方式,在保证可以模拟接头转动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接头位置压力与剪切的耦合模拟,与实际环缝力学性质相符;在机械法联络通道开孔案例中,考虑摩擦损失的精细化模型结果对足尺实验结果模拟较好;开孔管片的环间剪切力以径向剪切力为主;结构体系发生变化时,环缝的剪切力不再满足自平衡现象;且环缝剪切力的突变位置均为纵缝的位置;环间的最大径向剪切力发生位置揭示了盾构隧道开孔后的“环间传力”方向:从开孔位置逐渐向顶部靠近并最终消失;在实际工程中,应关注环间最大剪切力移动方向,经济高效地对环间剪切进行加固,确保有效环间传力。研究成果补充了机械法联络通道盾构隧道中开孔后的环间剪切效应,可为易发生环间错台的盾构隧道工程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16.
针对滚动轮表面接触应力的分析误区,基于库仑定律对路面(材料)与滚动轮接触表面的应力进行分析,得出在滚动轮接触表面不仅有接触正应力,而且还有接触剪应力(或摩擦应力)的结论.并根据结论进一步分析,阐明了原分析误区不能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17.
路面附着系数估算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路面附着系数估算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叙述,并对其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18.
冻融条件下盐渍土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卫星  杨晓华 《公路》2008,(1):5-10
通过对新疆岳普湖~英吉沙公路及和硕~库尔勒高速公路沿线的天然盐渍土室内基本性质试验分析,选取典型天然盐渍土,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试验,从土类角度研究了天然盐渍土在多次冻融循环时的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经多次冻融循环,低液限粘土试样粘聚力自下而上线性减小,内摩擦角呈S形分布;含砂低液限粘土试样冻融循环过程中,试样粘聚力呈反S形分布,内摩擦角均呈S形分布;低液限粉土试样各层土粘聚力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各土层内摩擦角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19.
    
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 electrification of public city transport, an accurate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for Battery Electric Buses (BEBs) is essential. Conventional prediction algorithms do not consider energy losses that occur during turning of the vehicle. This is especially relevant for electric city buses, which have a limited battery capacity and often drive curvy routes.In this paper, the ad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steering of a BEB is modeled, measured, and assessed. A nonlinear steady-state cornering model i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the additional energy losses during cornering. The model includes large steer angles, load transfer, and a Magic Formula tire model.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ornering resistance and tire scrub of the rear tires cause additional energy losses during cornering, depending on the corner radius and vehicle velocity.The energy consumption model is validated with full scale vehicle tests and shows an average deviation of 0.8 kW compared to the measurements. Analysis of recorded real-world bus routes reveals that on average these effects constitute 3.1% of the total powertrain energy. The effect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for routes crossing city centers, reaching values up to 5.8%. In these cases, cornering losses can be significant and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an accurate energy consumption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620.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含二氧化硅和石墨的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利用定速摩擦试验机,分别在摩擦速度为7.8~47.1 m/s的范围内,探讨了干、湿摩擦条件下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摩擦表面第三体的状态与干、湿摩擦条件密切相关,并影响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速度低时,材料的干摩擦系数高于湿摩擦情况,原因在于水起到隔离和润滑作用;摩擦速度提高,干摩擦系数低于湿摩擦条件,这归因于水分对表面的冷却作用降低了基体高温软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