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41篇
公路运输   175篇
综合类   295篇
水路运输   89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首先对国内外环境与运输的大量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寻求出与各运输方式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交通体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按国民经济预期达到的若干主要参数,预测2000年水运运量及港口吞吐量。  相似文献   
642.
气缸套的磨损极限是以最大容许直径增量和最大容许椭圆度来衡量的,最大容许直径增量是主要磨损。作者根据某些柴油机厂给出的数据,绘制成相对极限磨损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图,并回归成气缸套最大容许相对直径增量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方程式,据此计算气缸漏入到曲轴箱的气体量,得到了试验的证实。按照方程式所确定的气缸套最大容许直径增量及其引起气缸漏气量的增加,对柴油机运转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影响是允许的。  相似文献   
643.
Future levels of vehicle air pollution in urban areas will depend on the proportion of new car buyers who opt for less polluting vehicles, as these appear on the marke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demand for lower emission and zero emission vehicles. Using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 suburban driver commuters choose between three types of vehicle, one conventional, one fuel-efficient and one electric. Each is characterized by varying vehicle cos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range and refueling rates, and commuting costs and times. The latter are manipulated to determine how their use as economic instruments might influence vehicle choice. All cost and time variables are expressed as ratios of the respondent’s current situation. Parameters of a multinomial discrete choice model are used in a choice simulator to estimate the average choice probability of each type of vehicl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reflecting possible future relative vehicle prices and performance levels as well as differential commuting costs and times based on policies aimed at encouraging the purchase of cleaner vehicles. The evidence is that the latter economic instruments will have modest effects on vehicle choice. By contrast there would be a large shift of demand to cleaner and zero-emission vehicles provided their cost and performance came within an acceptable range of conventional vehicles.  相似文献   
644.
为了克服回归分析法在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中预测模型的不足,利用多目标加权灰色局势决策法对回归模型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整合量化,得到综合效果测度和优选回归预测模型。基于已优选的回归模型与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法建立最优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将组合模型与优选模型进行效果测度对比,并基于该算法编制"智能监测—模型优化—信息反馈"系统。结合麻栗垭隧道工程,对组合模型和单项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拱顶沉降值。研究结果表明:以残差与后验差为评判标准,实时构建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4%,方差为6.5,后验差比值为0.34,小误差概率为1,更能对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变形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反馈。  相似文献   
645.
地铁车站客流量大,车站的空气品质直接影响乘客和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对南京地铁1号线某车站站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CO_2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主观调查结果。检测及调查结果显示,该地铁站台内空气品质良好。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得出CO_2质量分数对主观调查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空气温度。  相似文献   
646.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计算中温度应力系数Bx的数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系数Bx是在规范中人工查图确定的,这会带来较大的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设计结果的不唯一性;同时也不便于计算机程序化的实现,提高设计的效率。本文对图形采用回归方法拟合出求解温度应力系数(Bx)的数学方程,并实现了设计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647.
聚酯纤维对SMA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纤维复合材料是常用的道路工程材料之一,SMA是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纤维以提高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一种典型复合材料。本研究以聚酯纤维、玄武岩以及SBS改性沥青作为原材料,对不同纤维掺量下的SM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和分析,利用多重回归分析,预测出了聚酯纤维在SMA中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648.
基于Fuzzy回归的快速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行程时间预测是交通流诱导系统和交通控制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各种行程时间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Fuzzy回归的快速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利用深圳市的交通实测数据对行程时间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649.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建立滞洪区蓄量、主河道最高水位、淹没损失与分洪口门底高、宽度、最大洪峰流量、超额洪量之间多元二次非线性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 ,建立非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方程组。为便于求解 ,首先使之线性化 ,然后采用单纯形法求解。并以天津西七里海临时滞洪区为例 ,求得不同来水条件下合理的分洪口门底高和宽度  相似文献   
650.
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的进化高斯过程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开云  方昱  刘保国  徐冲 《铁道学报》2011,(12):101-106
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预测是关系到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至今已出现多种预测模型,但也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将高斯过程回归(GPR)引入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预测以克服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采用共轭梯度法获得GPR模型最优超参数的缺陷,将十进制遗传算法(GA)与高斯过程回归算法相耦合,采用遗传算法在训练过程中自动搜索GPR模型最优超参数,形成GA-GPR算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为了对比,采用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算法相耦合,形成GA-SVR算法,将这两种算法程序应用于黄榜岭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预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进化高斯过程回归算法明显提高了预测精度,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