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199篇
综合类   153篇
水路运输   124篇
铁路运输   184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结合衡水市和平新桥工程实际介绍了系梁预应力张拉涉及到的有关计算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2.
作者简要介绍了SYBASE环境下有关Open Server编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编程经验等,并以《铁路客票发售和预防系统》2.0版本软件为Open Server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3.
彭道平  黄涛  李政  谢斌  任婧 《路基工程》2012,(4):110-113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借助场地不同深度水样的水化学成分数据,对天津地铁2号线咸阳路站场地含水层内部各层地下水水力联系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将场地的地下水分为三类,其中#2,#3,#4水样取样深度的地下水联系较紧密,#1和#5水样取水层与#2,#3,#4水样的水力联系则相对较弱。它与现场抽水试验所得到的地下水分类结果一致,这为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金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6):303-305,311
对H型钢梁与圆钢管柱异型连接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该节点圆弧半径的改变对节点延性的影响,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控制机械振动向船体结构传递,基于不均质结构振动隔离原理,对铺板连接结构进行减振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各设计方案的计算模型,进行激励源在铺板不同位置工况下的动响应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减振效果并开展缩比模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U形连接结构对抑制振动从铺板向圆柱壳体传递效果较好;适当减小连接板厚度,减振效果呈增加的趋势。缩比模型测试结果显示,U形连接结构在2 Hz~4 kHz频段有大于4dB的减振效果,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6.
采用改进真空预压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后的真空预压技术与传统"砂垫层+塑料排水板"工艺的对比试验,研究在软基处理工程中采用"无砂直连"和变孔径滤膜排水板技术的加固效果,并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改进技术的特点和工作机理。采用"无砂直连"技术可减少真空度损失,选择合适孔径的滤膜排水板可减少滤膜的淤堵,这些技术改进均有利于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  相似文献   
57.
赵璞琪 《隧道建设》2012,(Z1):50-54
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盾构区间1#联络通道现场处在西铜高速、地铁二号线北客站、铁路北客站地下停车场施工等几处作业区的交叉地带,为确保亚洲最大的铁路航空港西安新客站按时开通运营,结合西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北客站—北苑站明挖联络通道施工技术方案,对浅覆土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明挖施工进行研究,总结了明挖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王正辉 《隧道建设》2012,(Z1):99-101
为解决山区铁路客运专线桥隧相连结构高边坡的施工安全问题,主要从施工方面对合福铁路客运专线芹口隧道出口桥隧相连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施工组织中的重点、采取的技术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如下:1)在桥隧相连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滞后性;2)施工组织各工序前后步骤必须严密。  相似文献   
59.
The flexible riser top connection to the floating unit is a critical region considering extreme loading and fatigue lifetime assessment and is generally protected by a bend stiffener to limit the curvature in this region. The top connection usually interface the floating unit with two main configurations: i) end-fitting and bend stiffener directly connected to a riser balcony or ii) riser connected to the floating unit in the end of an I-tube, which reduces the end-fitting bending loading, and bend stiffener assembled to a bellmouth with a given inclin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I-tube longitudinal axis. The traditional modeling approach considers the riser/bend stiffener system attached to the floating unit,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configuration. A more realistic modeling approach, captur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flexible riser/bend stiffener with I-tube interface can be employed for preliminary assessment with less conservatism. In this work, a large deflection analytical beam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riser top connection with I-tube considering the bellmouth transition region with a straight rigid surface followed by a curved section. The riser follows a nonlinear bending behavior described by a bilinear moment vs curvature function and the bend stiffener polyurethane material exhibits nonlinear elastic symmetric response represented by a power law function. It is assumed that there is no gap between the riser and the bend stiffener and the riser is fixed in the end-fitting position.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th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system results in three systems of coupl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ultipoint boundary conditions to be numerically solved by an iterative procedure. A case study is carried out with a 7” flexible riser protected by a bend stiffener connected to an inclined I-tube bellmouth. The system is subjected to extreme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leeve shape and I-tube length on the riser curvatur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the end-fitting position, and contact forces between the riser/sleeve and riser/bend stiffener sections are assessed.  相似文献   
60.
闫伟  缑海健  陆苗 《水运工程》2019,(S1):12-15
港口系统设备一般外型尺寸和质量较大,多采用截面积较大的起重机钢轨作为行走轨道。根据港口系统设备使用特点和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结合码头和堆场结构,借鉴轻轨和重轨的无缝连接技术,对各种焊接工艺进行比较,分析钢轨的材料组成和焊接过程内部组织变化,推荐一种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人员舒适度、连接质量稳定、便于维护、操作简便、满足港口系统设备钢轨安装现场要求的连接方法和工艺,有助于实现工期目标,可推广应用于矿山、港口、电厂、码头及堆场等大质量机车或起重设备的钢轨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