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1篇
  免费   287篇
公路运输   1043篇
综合类   2140篇
水路运输   1379篇
铁路运输   1085篇
综合运输   29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81.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procedures to compute the seasonal factors, growth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automatic traffic recorder stations (ATRs) for developing a statistically reliable traffic counting program. The review is based on, (i) theoretical evaluation of the procedures, (ii)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pplying these procedures to extensive real life data, and (iii) experience of past researchers with these methods. The paper primarily deals with existing statistical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seasonal factors, sinc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factors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estimating 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 (AADTs) from short counts. The procedure of cluster analysis (which is most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seasonal factors) is critically review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method motiv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different statistical procedure, based on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seasonal factors. It is shown that this newly developed method gives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cluster analysis techniques. Furthermore, separate sections are dedicated to a thorough analysis of determination of number of ATR stations and computation of growth factors.  相似文献   
282.
结合GTM法技术在河北省张石高速公路中的实践应用,介绍GTM法的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和沥青路面最大密实度标准的研究分析,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提高了路面的服务寿命。  相似文献   
283.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下坡急弯路段车辆运行特征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铁军  唐琤琤  宋楠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30-133,138
为指导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深入开展,进行了大量追踪工作。选定国道108某路段,对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前后下坡急弯路段车辆运行特征数据进行了观测,主要包括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前后事故情况、车速情况、刹车点位置情况等。基于对上述观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在该下坡上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使得车辆运行特征发成了变化,标志、薄层铺装等设施都起到了预期的安全效果。最后,对薄层铺装等设施的合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84.
复合式路面沥青混凝土加铺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王选仓  徐玮  高建立 《公路》2007,(6):96-101
目前,国内在对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时,仍然参照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设计方法,至今没有一个效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弹性层状体系与有效厚度法,设计时考虑材料的非线性以及旧路面破损或者其他缺陷对加铺层使用寿命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基于FW D检测和有效厚度的弹性层状体系CC-AC复合式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原复合式路面的面层等效为水泥混凝土板,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层进行设计,并验算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抗剪稳定性,验算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混凝土层界面之间的抗剪稳定性。最后,还研究了复合式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285.
孔压静力触探(CPTU)探求高速公路软基固结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的原理,简要介绍了利用CPTU试验求解地基土固结系数的理论方法,并以Tor-stensson理论模型为例,详细叙述了利用CPTU试验资料探求地基土固结系数的方法和步骤。结合连盐高速公路灌云三标的CPTU试验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现场所得的固结系数较室内试验的固结系数大1~2个数量级,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一致;在淤泥土层内,现场固结系数较室内试验所得的固结系数变化小,与现场资料反演值很接近;若采用此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设计固结系数时,进行修正后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286.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快速路行程速度短期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北京市快速路上的检测器所采集的历史数据,经过数据筛选,剔除判别,小波滤噪平稳处理,聚类分析等过程,建立了交通状态演变系列的历史样本数据库。基于所构建的历史数据库,通过数值试验,确定了状态向量、距离匹配原则,K近邻值等参量,构建了一种基于K近邻的非参数回归短时交通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路段行程速度的短时预测。最后,利用随机选取的历史数据系列对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算法的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很好地满足ITS应用系统对于交通预测数据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87.
对目前汽车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做了简要比较,指出了机械液压和电子液压助力的缺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设计参数和控制特性。此系统的优点是节约能源,提高操作稳定性,是将来动力转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8.
为探索地场温度对湿喷桩成桩质量的影响,自行研制了地场温度现场测试系统,并开发了湿喷桩大型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湿喷桩桩长范围内地场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地场温度对湿喷桩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基16m范围内,地场温度以年为周期变化于12~20℃之间,气温是控制地场温度分布规律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大于20℃时,地场温度随深度呈规则衰减趋势,在12~14m处趋于恒定;气温小于20℃时,地场温度随深度先增加然后递减,在12~14m处趋于恒定,拐点深度约为7m;地场温度变化对浅部湿喷桩强度存在较大影响,而7m以下,地场温度对湿喷桩强度影响较小,不同季节下湿喷桩强度差异不足3%。由此可见,地场温度是影响湿喷桩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可以提高湿喷桩成桩质量。  相似文献   
289.
不同管道特征对声发射信号幅度的衰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引起声发射信号衰减的各种原因,采用美国PAC公司的声发射仪,对一个复杂特征管道中声发射信号的幅度衰减情况进行了试验测量,得出了不同管道特征对声发射信号幅度的衰减影响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0.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美国发展历史。这个历史表明,制定汽车安全气囊的法规颁布执行,有力地促进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事实证明安全气囊成为不可争议的对大众有利的汽车安全设备。同时较详细论述了安全气囊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设计思想和主要的技术难点,最后对于安全气囊中国如何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