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1篇 |
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64篇 |
综合类 | 613篇 |
水路运输 | 654篇 |
铁路运输 | 216篇 |
综合运输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68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71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减少半刚性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应从分析产生各种早期损坏的原因入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72.
通过研究小波包理论,对连续梁在瞬态荷载冲击下节点的加速度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并提取了损伤前后各频段的节点能量特征向量变化和不同模态的频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节点能量特征向量对损伤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3.
基于刚体理论和整体极限平衡原理,建立力学传递模型,分析滑坡在崩塌体堆积作用下的稳定性,建立链式计算关系,最终可确定滑坡破坏的极限阈值。以重庆市李子坝一化龙桥危岩滑坡为例,对该计算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理论能很好地反映在崩塌体堆积作用下发生滑坡灾害链的实际情况,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为此类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应用西多霍夫损伤模型和断裂力学耦合分析方法,探讨了单向受压的翼形裂纹,推导出混凝土翼形裂纹损伤区与断裂区的边界方程,确定了混凝土翼裂纹初始损伤区和断裂区的径向尺寸,最后确定了不同翼裂纹倾角的起裂点坐标,为研究混凝土翼裂纹的扩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75.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下穿既有结构物的大型暗涵是南水北调工程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结构形式。下穿段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洞内安全和地面环境问题突出;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施工中防温裂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一旦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结构裂缝超限。严重影响暗涵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枢纽工程下穿石太高速公路段为背景,对既有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和箱涵结构混凝土限裂温控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施工过程中既有路面沉降应控制在100mm以内、结构混凝土内部温降应控制在54.4℃以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中洞多分部开挖技术、一次性施作长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技术、设置遮阳棚和地垄储料保温措施等综合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和暗涵结构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6.
77.
"5.12"汶川地震给交通生命线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处于断层附近的几座桥梁震害严重甚至垮塌,给灾后救援和重建带来巨大影响。结合近断层的场地特征,详细分析了其附近几座桥梁的震害,并为今后的桥梁设计提出以下建议:做好桥址选择工作,尽量避免发震断裂地段;选择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减小双向地震作用;充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影响;提高构件延性设计,防止墩柱脆性破坏;合理设计支座和加强挡块连接,以有效防止落梁震害。 相似文献
78.
汶川地震近断层附近桥梁震害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12汶川地震给交通生命线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处于断层附近的几座桥梁震害严重甚至垮塌,给灾后救援和重建带来巨大影响。结合近断层的场地特征,详细分析了其附近几座桥梁的震害,并为今后的桥梁设计提出以下建议:做好桥址选择工作,尽量避免发震断裂地段;选择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减小双向地震作用;充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影响;提高构件延性设计,防止墩柱脆性破坏;合理设计支座和加强挡块连接,以有效防止落梁震害。 相似文献
79.
采用多种监测技术融合手段, 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展了疲劳损伤监测与评估, 包括足尺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节段模型疲劳试验与某公路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运营阶段的疲劳损伤监测; 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中, 综合采用了美国物理声学(PAC)声发射(AE)传感器、智能锆钛酸铅压电漆(PZT)传感器和应变片进行了粘贴钢板冷加固前后的疲劳裂纹监测; 对处于运营阶段的斜拉桥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区域, 采用了粘贴角钢的冷加固方法进行加固, 并对加固前后的桥梁结构开展了AE监测和应变监测以研究疲劳裂纹状态与检验冷加固方法的效果。疲劳试验与监测结果表明: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能有效捕捉具有突发峰值与快速衰减特征的疲劳扩展信号, 二者的协同应用实现了疲劳裂纹智能感知, PAC的AE传感器组能实时捕捉纵肋上的疲劳裂纹扩展长度和方向; 粘贴钢板冷加固后, 应力水平稳定在64.8 MPa, 直到继续循环加载至512万次仍无疲劳裂纹扩展, 验证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粘贴钢板疲劳冷加固措施的良好加固效果; 在疲劳试验过程中, PAC的AE传感器和智能PZT传感器监测疲劳裂纹扩展结果一致性良好, 与应变片相比可实时捕捉更丰富的疲劳裂纹动态信息。对运营阶段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 加固前AE监测结果峰值能量是加固后峰值能量的5倍, AE累积信号由加固前的密集分布改变为加固后的稀散分布, 表明加固后的钢桥面板疲劳裂纹处于稳定状态; 随着加载车辆行驶通过, 冷加固后的疲劳裂纹尖端应力峰值降低40%至50%;对比加固前后的24 h疲劳应力连续监测结果, 疲劳细节附近应变片的应变水平从加固前的78 MPa下降至加固后的48 MPa; AE信号峰值能量、AE累积信号和应力水平的监测结果均证明了冷加固技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加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以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种类路面的破损危害性不同,拟在公路路面评价中提出路面破损指数概念,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所用模型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种类的路面损毁危害性进行赋权,并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计算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程度与最优情况的贴近度,进而将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破损情况转化成区间为[0,1]的路面破损指数,其中路面破损指数越大表示路面的破损程度越高。此模型方法简单,能够运用少量数据对山区低等级公路路面的破损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可为山区公路的养护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参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