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185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西安火车站至大雁塔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市城市人口、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发展情况,通过对快速公交系统(BKT)的建设特征、要素和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在西安市南北轴线火车站至大雁塔的主干路实施快速公交系统的具体构想,并根据沿线规划、客流等分布情况,阐述了布设路线的技术条件及车站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2.
文章从全站仪与PC-E500计算机的有线联机原理入手,介绍了无线通信模块的基本性能,阐述了全站仪与PC-E500计算机无线串口模块的改造连接工序及要点,并通过测量试验验证了全站仪与PC-E500计算机无线串口通信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3.
北京火车站是北京市的主要客站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输化的需求客观上需要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以保证客流及时、高效的疏散。针对北京站乘客换乘不便的问题,论述北京站客流节点的交通特征,以及区域交通接驳条件、问题症结,尤其是铁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问题。交通节点的问题放大到区域交通背景的研究,突显了北京站外围道路通达性不高、交通供给能力有限且无增容空间等问题,但是轨道交通2号线线网的剩余能力相对充裕,且客流到发晚高峰与通勤晚高峰不重叠。通过客流节点特征分析、区域对外接驳条件量化分析,为北京站交通接驳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与对策,即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运载能力,提高其接驳比例,释放区域更多的道路资源,避免对外交通与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4.
以北京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为例,结合车站公共区与区间隧道的防排烟系统设置情况,分别采用CFD三维模拟与一维网络模拟的方法,对火灾时烟气的分布及气流流动状况进行预测分析,说明防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保证火灾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5.
针对目前车站防溜技术薄弱、智能程度不高、安全性难以把控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物联网LoRa技术的智能防溜系统,包括智能防溜器具、LoRa通信网关及后台应用程序等。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铁鞋状态的变化,有效地避免假防溜、离道等异常情况,实现防溜器具操作有据可查,对规范作业人员按章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6.
张娅  唐开琴 《铁道货运》2020,(3):1-5,12
石碴作为常见的建筑材料,是建筑产业依赖的建筑原料之一。黄磏站作为重庆市办理石碴运输的重要车站,以其毗邻长江的区位优势,石碴运输量日渐增加,在阐述黄磏站石碴运输组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黄磏站石碴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黄磏站石碴运输组织SCOR模型,以供应链视角,结合目前供应链模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从托运环节、承运环节、收货环节、搬出环节和生产环节提出黄磏站石碴运输组织优化对策,以有效提高黄磏站石碴运输组织效率,带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为黄磏站有效融入铁水联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7.
王晶  丁震 《综合运输》2021,(1):127-132,142
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由原有的扩张阶段,转入了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相应地,我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TOD为核心理念的公共交通开发模式开始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以东京涩谷站中心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更新建设为重点案例,分析涩谷站更新建设过程中的制度保障、战略目标和开发内容,总结其开发的特色和优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8.
针对无配线车站进站信号机的2种布置(并置/差置)方式,分析了2种设置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其发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研究,对无配线车站的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9.
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埋深达102 m,具有78个洞室,结构复杂,防灾疏散救援难度极大。为应对八达岭地下站突出的防灾、疏散、救援、指挥等问题,在常规防灾疏散救援设施设备基础上开展了强化设计,在不改变原有防灾救援疏散各系统运营维护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套防灾综合监控平台,运用理论研究、数值计算、软件开发等方法,将各类防灾信息进行综合、集中、三维可视化展示;综合监控平台能够针对各种防灾疏散救援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数据的分析、挖掘,并在平台中植入救援联动控制预案,提升了灾前感知,救灾联动控制,灾后评估分析的能力;建立八达岭长城站的三维仿真演练示范系统,利用BIM/VR等技术进行可视化的3D仿真培训演练。防灾综合监控平台的建设,强化了八达岭长城站的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0.
In this study, particulate matter was investigated as the primary pollutant in the air quality of Beijing Metro transfer stations, and passenger thermal comfort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relative warmth index (RWI). Passenger thermal comfort level is not ideal in 87% of the measured space and is slightly hot overall, with an RWI range of 0.20–0.43. Although 20% of the measured space has lower values than ASHRAE’s cooling comfort class, the thermal comfort level of most measured space is good in winter morning rush hours, with an RWI range from −0.18 to 0.28. The particulate matter (PM) concentration is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season and spatial depth but also to the transfer design of the metro station. During the morning rush period, the concentration ranges difference of PM10 and PM2.5 in winter are 262.9 μg/m3 and 125.5 μg/m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1.43 and 1.46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in summ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M concentration and RWI values between the island and lateral platforms of Beijing Metro transfer stations, and the design of the lateral platform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island platform. Another exploratory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the PM concentration has a potential effect on human metabolic rate. The data in this paper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omfort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in metro station, and the conclusions may guide the further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 of metro transfer s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