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48篇
公路运输   238篇
综合类   162篇
水路运输   174篇
铁路运输   103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行人作为交通事故易受伤群体之一,其安全保障越发受到重视.结合车载激光测距仪实时采集的车辆前方障碍物距离信息,提出基于K-means算法的行人检测方法.首先对激光测距仪接收的距离信息进行报文解析,形成激光云点图.其次,对激光云点图进行预处理,消除冗余数据.再应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前方障碍物进行分类,最后建立行人宽度模型甄别行人目标.试验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能从激光云点图中快速提取行人目标,为汽车主动安全及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32.
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对大型斗轮堆取料机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堆取料机的主结构和主机构的各种特点,对其改进给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大型堆取料机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33.
为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对谐波进行治理。阐述供电系统中谐波的定义与性质、谐波的产生以及谐波对电网与电力器件造成的危害等。重点介绍在秦皇岛港煤二期翻车机供电系统中如何利用先进的有源滤波技术来进行谐波治理。可为相似供电系统的谐波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4.
对回波信号起始位置的提取是水下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声纳接收到的信号既包含真正的目标回波信号,也包含大量的海洋噪声和混响,而回波信号往往淹没在背景噪声中,因此难以准确提取回波信号的起始位置。论文将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引入到回波信号检测中,利用滑动窗对回波信号进行截取,当截取后的信号与发射信号在FRFT域的峰值位置相匹配时即可提取出回波信号的起始位置。仿真结果显示论文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5.
以具有三量子阱有源区的GaAs/Al0.15Ga0.85As量子级联激光器中的子带间;声学声子辐射散射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研究了三量子阱有源区中的量子阱和势垒厚度的变化对声学声子辐射散射时间的调制作用.通过对子带间的声学声子辐射散射的总跃迁速率与相应的子带间的总自发辐射速率的比较,研究了声学声子辐射散射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辐射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6.
汽车的主动前轮转向作为汽车主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作为表征车辆操纵稳定性的2个主要指标,可以作为车辆处于稳定状态的参考。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汽车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相同工况下理想的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作为参考,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将二自由度汽车模型与CarSim整车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相对PID控制方法更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7.
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二分之一车体四自由度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应用FIS Editor工具箱,建立Mamdani型模糊推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主动悬架系统特性的仿真分析,并与传统的被动悬架的性能指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车身垂直加速度峰值下降了43.3%,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峰值下降了31.1%,前悬架动行程下降了35.5%,前轮与路面的动载荷的峰值下降了26.3%,有效地改善了汽车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汽车稳定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8.
为了提高双向倾斜桥塔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合理设计横撑作为临时结构,并对其进行施工控制.以某斜塔空间扭索双索面斜拉桥方案为背景,在对全桥模型进行复核和施工阶段计算后,提出横撑设置方案;对主动横撑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对拆除横撑的施工控制方法及横撑拆除时机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主动横撑设计时应主要控制中塔柱根部混凝土截面应力,以内力控制为主、变形控制为辅的原则确定主动横撑预顶力;主动横撑的预顶力值确定应该包括模型受力计算值、温度影响值以及焊接变形所产生的内力变化值;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塔柱施工、横撑焊接的质量,并合理安排横撑的拆除时机.  相似文献   
239.
龙蟠南路高架桥是南京市南北向重要通道,交通繁忙。地铁三号线下穿位于雨花站至卡子门站区间,地铁隧道左线穿越龙蟠南路高架桥侵入桥台桩基;隧道右线穿越龙蟠南路高架桥侵入高填土路基挡土墙预制方桩,直接截取桩基对地铁盾构施工及桥梁结构本身受力存在安全隐患,需对其主动桩基托换处理。该文介绍了其工程设计。为维持高架桥正常通车,不中断交通,分别从劲性托换梁方案和承台补偿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选定了承台补偿方案,并对承台补偿方案的整体结构计算分析与设计作了论述,有效地解决了桥台主动桩基托换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0.
ABSTRACT

The deployment of smartphone-operated, non-station-based bicycle fleets (“dockless” or “free-floating” bikeshare) represents a new generation of bikesharing. Users locate bikes in these free-floating systems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and lock bikes in place at their destination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current free-floating bikesharing systems in North America and discuss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Since launching in 2017, free-floating bikeshare has expanded rapidly to encompass 200+ systems operating 40,000+ bikes within 150+ cities. 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systems, free-floating systems operate almost exclusively using commercial “for-profit” models, amidst concerns of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for these systems is in early stages and can include operating fees, fleet size caps, safety requirements, parking restrictions, data sharing, and equity obligations. We identify research and practice gaps within the themes of usage, equity, sharing resources, business model, and context. While some existing bikesharing literature translates to free-floating systems, novel topics arise due to the ubiquity, fluidity, and business models of these new systems. Systems have numerous obstacles to overcome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including barriers common to station-based systems: limited supportive infrastructure, equity, theft or vandalism, and funding. Other unique obstacles arise in free-floating bikeshare around parking, sidewalk right of ways, varied bicycle types, and data sharing. This review offers background in and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rapidly evolving free-floating bikeshare landscape, including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f concerns can be overcome, free-floating bikeshare may provid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to bypass congested streets, encourage physical activity, and support urban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