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28篇
  免费   2014篇
公路运输   11048篇
综合类   14358篇
水路运输   6833篇
铁路运输   5627篇
综合运输   1876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1258篇
  2019年   776篇
  2018年   681篇
  2017年   788篇
  2016年   832篇
  2015年   1319篇
  2014年   2708篇
  2013年   2179篇
  2012年   3205篇
  2011年   3423篇
  2010年   2705篇
  2009年   2516篇
  2008年   2751篇
  2007年   3343篇
  2006年   3013篇
  2005年   1784篇
  2004年   1128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to understand transport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estuary and throughout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Ganges–Brahmaputra River mouth. During low river discharge period,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SC map shows that maximum SSC reaches 1050 mg/l in this period. Magnitude of SSC is mainly owing to resuspension of the bottom surface sediments induced by tidal currents flowing over shallow water depths. The influence of depth on resuspension is farther reveal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SSC along the head of Swatch of No Ground (SNG) submarine canyon. During high river discharge period, huge river outflow pushed the salt wedge and flashes away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off the river mouth. Zone of turbidity maximum is inferred in the coastal water approximately within 5–10 m depth of water, where the maximum SSC reaches 1700 mg/l. In this period, huge fluvial input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including the resuspended bottom sediments and the particles remaining in suspension for longer period of time since their initial entry control mainly the magnitude of SSC. In the estuary near the shor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is not evident. In the coastal sea (>5 m water depth), seasonal influence in the magnitude of SSC could be concluded from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SC values of two different seasons. Transpor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also experiences seasonal variations. At present, suspended sediments are being accumulated on the shallow shelf (between 5 and 10 m water depth) in low discharge period and on the mid-shelf (between 10 and 75 m water depth) during high discharge period. An empirical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gradual settle dow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in the coastal sea and its lateral distance from the turbidity maximum.  相似文献   
142.
万向轴式动力车转向架驱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万向轴式动力车转向架驱动系统的组成、悬挂方式及万向轴的结构特点。根据刚体相对运动原理,分析了在动力车运行过程中驱动系统相对车体的运动,计算了万向轴的轴向伸缩量和其它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43.
桩架改造设计方案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深水码头建设的需要,"航工桩二号"必须进行加高改造。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改造前桩架模型的结构强度进行了校核分析,确立了合理的加固改造方案。最后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改造后桩架在不同的荷载工况条件下,对其强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验证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4.
一般状态下悬链线方程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丹  刘家新 《船海工程》2007,36(3):26-28
建立悬链线方程,分析悬链受力及方程的解法,结合实例运用悬链线方程计算锚链参数,完成工程船在具体海况下的锚泊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层次灰色模型的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结合铁路技术创新实际,从效益(经济、社会)增长、市场状态(市场份额、市场营销)改善和创新主体素质(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提高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多级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层次灰色评价模型(HGM),运用该模型对铁路技术创新绩效分别从整体和分项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绩优度为“一般”,其主要原因在于铁路运输市场状态改善中市场份额扩大程度较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层次灰色评价法(层次灰色评价模型)为一种评价铁路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6.
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效能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典的WSEIAC方法,详细分析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的效能评估体系,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研究方法,最后得出几点启示。研究结果将对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效能仿真的研究有比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7.
波流联合作用下的船舶系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波流联合作用下开敞式深水码头系泊试验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流对系泊船舶的作用性质,波流联合作用下系泊船舶动态特征,缆绳选择及系缆方式,并对试验方法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8.
变压器线圈制造过程中经常出现换位(组合)导线有股间短路现象,如何查找短路点并且有效地排除故障显得很重要。本文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短路点的查找和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9.
介绍灰色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并给出了全国水运货运量预测的GM(1,1)模型,可供水运部门制定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0.
并列弹性双圆柱体流体脉动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并列弹性双圆柱体在均匀流场中的脉动压力及其动态响应,给出了双柱间距直径比T/D=1.75,2.5,3.5和4.19×104<Re<9.1×104范围中柱表面脉动压力沿圆柱周向的分布以及脉动升力和阻力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柱的振动对其脉动升力和阻力系数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