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8篇
  免费   244篇
公路运输   2758篇
综合类   2703篇
水路运输   409篇
铁路运输   520篇
综合运输   1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SMA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路面表面服务性能,该文以宿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采用SMA沥青混合料摊铺上面层为实例,介绍了其施工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2.
浮置板轨道结构的振动频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浮置板轨道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减振降噪效果最显著,而其减振性能与它的固有频率有关.通过建立浮置板轨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浮置板轨道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浮置板轨道的断面形状、弹性支座刚度、浮置板长度、弹性支座布置间距等对浮置板轨道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浮置板轨道结构的优化隔振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为了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得到高黏改性剂优选基质沥青的控制指标,对境内外2种高黏改性剂与4种常用基质沥青进行配伍性试验,并以针入度、软化点、低温延度、60℃动力黏度及170℃布氏黏度为控制指标,从而得出配伍性最佳的基质沥青,然后分别对每种基质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等全套常规性能试验和不同老化程度的温度扫描、频率扫描等流...  相似文献   
114.
为评价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OLSM)抗反射裂缝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MMLS3设备对1/2路面结构进行弯拉-剪切作用下反射裂缝模拟试验,测定不同集料粒径、分形维数、胶浆膜厚度和粉胶比等影响因素下OLSM面层的瞬时应变幅值,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OLSM面层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OLSM面层随加载的累积应变、瞬时应变幅值和裂缝扩展速率均显著低于AC面层,终裂时其加载次数比AC面层提高了64.9%;随着公称最大集料粒径的增大,OLSM面层随加载的瞬时应变幅值和裂缝扩展速率显著降低,终裂时OLSM-30和OLSM-40面层加载次数比OLSM-25面层分别提高了20.2%和41.5%;随着分形维数的减小,OLSM面层随加载的瞬时应变幅值和裂缝扩展速率先提高后降低,终裂时加载次数先提高后降低;随着胶浆膜厚度和粉胶比的增大,OLSM面层随加载的瞬时应变幅值、裂缝扩展速率先提高后降低,终裂时加载次数先提高后降低。OLSM对裂缝扩展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大粒径集料对裂缝扩展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选用较大集料粒径的OLSM可有效提高其抗反射裂缝性能;随着分形维数、胶浆膜厚度和粉胶比的增大,OLSM抗反射裂缝性能先提高后降低;采用分形维数2.39~2.43、胶浆膜厚度50~56 μm和粉胶比1.2~1.4设计OLSM,可有效提高其抗反射裂缝性能。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沥青混合料疲劳耐久性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与不科学性问题,从疲劳试验方法及疲劳性能表征模型两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其未来发展方向。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主要通过室内外不同疲劳试验进行研究,不同试验方法所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尺寸、形状,试件内部所处应力状态及试验条件皆各不相同,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粒径矿料通过搅拌和碾压而成的多相、多组分、多尺度黏弹性混合料,其力学响应具有显著的时间、温度与应力状态相关性,不同试验方法所对应的加载速度、试验温度及应力状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其试验结果呈现出显著的不确定性,其疲劳性能表征模型参数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此外,常用的室内材料疲劳试验方法大多为一维或二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这与沥青路面结构实际服役过程中所处的三维应力状态不符;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方程大多来源于一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因此,用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材料疲劳试验方法与性能表征模型难以客观表征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抗力,从而导致沥青路面疲劳耐久性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建议开发与沥青路面服役状态一致的三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试验方法,并建立三维应力状态下疲劳表征模型,以消除不同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影响,提高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有效性与完备性。  相似文献   
116.
李辉  罗雪  张裕卿 《中国公路学报》2020,33(10):115-124
沥青的开裂和塑性变形是疲劳损伤过程中的2个耦合子进程。为了分离沥青在疲劳损伤阶段的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及寻求疲劳损伤进程与2个子进程的关联特征指标,基于能量力学法及动力学理论研究沥青的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首先采用能量力学法从沥青疲劳损伤阶段不同温度下的累积总耗散伪应变能(DPSE)分离出开裂导致的累积耗散伪应变能(DPSEc)及塑性变形引起的累积耗散伪应变能(DPSEp);然后采用三参数模型来匹配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耗散伪应变能,获得了能够定量描述能量耗散演变快慢的特征能量变化率;最后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沥青疲劳损伤阶段的特征能量变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并确定表征沥青疲劳损伤进程的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DPSE,DPSEc,DPSEp的特征能量变化率与绝对温度倒数呈线性关系,DPSEp的特征能量变化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DPSEc的特征能量变化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沥青塑性变形发展变快,而开裂则减缓;SBS改性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活化能(163.9,70.1,91.6 kJ·mol-1)均大于基质沥青相应进程的活化能(94.0,47.0,45.8 kJ·mol-1),这表明SBS改性沥青抗开裂性能及抗永久变形性能均好于基质沥青;此外,SBS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疲劳损伤进程的总活化能等于开裂子进程及塑性变形子进程的活化能之和。因此,可通过活化能这一动力学指标将沥青疲劳损伤进程、开裂子进程与塑性变形子进程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117.
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对减排措施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述价值工程在减排措施选择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减排措施方案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价值工程理论的方法可以择优确定沥青混合料碳排放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18.
仲云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91-95,I0008-I0009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低洼的地势使得上海遭受台风、暴雨、高潮、洪水(俗称“四碰头”)的袭击后易成灾,多年来上海已建设抵御灾害的防汛体系,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对上海防汛能力建设体系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时,结合科学的层次分析法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防汛能力建设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9.
依托福建省某高速路面预防性养护工程,采用最大理论密度线理论设计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通过马歇尔试验研究了RAP料在86%、90%、94%掺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并基于二次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RAP掺量与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回归方程,说明了不同RAP掺量与空隙率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AP料掺量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在逐渐降低;当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时,RAP料掺量约为89%。  相似文献   
120.
集料-沥青界面强度实验,集料-沥青界面黏合机能影响要素分析,孔隙水压对沥青复合料的损坏原理。本研究经过界面拉拔实验,分析沥青老化、温度和水分等要素对集料-沥青界面黏合机能的影响,探讨车辆载荷作用下孔水压对集料-沥青黏合机能的影响及损坏原理,以为同类沥青复合料路面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