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2篇 |
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69篇 |
综合类 | 494篇 |
水路运输 | 126篇 |
铁路运输 | 61篇 |
综合运输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春运摩托车返乡潮是我国近几年出现的独特新现象,其交通事故频发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此问题,采用交通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构建了摩托车交通安全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模型图,以有关的文献报道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归纳分析了恶劣天气型、疲劳行车型、黑夜行车型、路况不熟型、路况不良型及骑车技能不佳型等6种类型摩托车交通事故的机理。最后分别给公路管理部门、交警部门及政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整理华北高速公路3年(2007年3月~2010年2月)逐时的交通事故资料,并与同步气象要素资料进行日迹变化分析,可以看到平均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由此,按交通事故双峰型的时间段(5:00~12:00和13:00~次日4:00),分别以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交通事故与同步气象要素的日迹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相应的统计学检验(R>Rα=0.05和F>Fα=0.05),而且在夏季5:00~12:00的交通事故高峰过程中,交通事故与风速呈指数相关的系数高达0.992 3,相当于平均风速每减小1m.s-1,交通事故的增加幅度为0.28次。为将自动气象监测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气象风险等级指标。由此可见,华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分析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研究十字路口发生的汽车与二轮车事故场景,基于NAIS事故数据库中发生在十字路口的汽车与二轮车事故数据开展研究。选择描述十字路口事故关键参数,依据事故发生时环境照明、十字路口信号灯、汽车所在道路车道数、道路限速、汽车种类、汽车速度、汽车运动方式、第一碰撞点、二轮车种类、二轮车运动方式等参数,对事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类主要危险场景。基于发生频率最大和骑车人死亡风险最高的场景具有危险场景代表性,最终得到2类十字路口汽车与二轮车的典型事故场景。为十字路口汽车与二轮车的冲突消解、避撞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公交站台区域进出站台行人与电动自行车发生冲突时,双方的通行策略选择机制,建立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时间延误模型,分析2类出行者选择是否通行或穿越策略的时间收益,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刻画2类出行者通行策略的博弈学习行为,建立该区域2类出行者之间的冲突演化博弈模型,结合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到该区域2类出行者发生冲突时的稳定通行选择策略。利用桂林市6个公交站台区域的实测数据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选择“通行”策略的行人群体比例越大,其过街安全感越高;发生冲突时,电动自行车做出决策的时间较行人更短,且2类出行者分别做出“通行”或“穿越”的决策时间短于做出“等待”或“减速”的决策时间,电动自行车平均用时减少约23%,行人平均用时减少约24%。
相似文献17.
江苏省交通事故时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江苏省有关交通事故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年时间分布规律的波峰曲线,得出江苏省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开始振荡变化,逐年上升的势头有望于近期遏制。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月、周、小时时间分布曲线,得出交通事故高峰小时出现在交通量高峰小时之后的9~12h、14~16h,两者不重合。死亡高峰时段(危险时段)多发生在18~21h的3h内。研究结论对不同时间内如何采取不同的安全对策来降低江苏省交通事故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省际客运行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采用互信息及贝叶斯网络方法构建模型, 分析各因素变化与事故严重程度的定量互动关系。鉴于行业样本量较小及专家知识建模存在主观性, 采用改进离散算法挖掘数据, 提出结合互信息与交叉验证的先验网络构造方法。以上海市2005—2019年741起省际客运事故数据为例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对事故最敏感的影响因素为驾驶员性别、天气和车辆类型; 其中“女性驾驶员”“雪、大风、雾”“中型客车”对事故严重性的权重占比分别为13.5%, 8.8%和5.7%;此外, 驾驶员年龄对群死群伤事故贡献较小; 客车尺寸与安全性非单调关系; 00:00—05:00引发7人以上受伤的概率同比上升9%;季节、天气、时间因素与财产损失无直接关联。模型泛化能力优于对比模型, AUC均值为0.644 588, 命中率达到97.3%。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本挖掘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致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工程项目是典型的高风险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事故多发且引发因素众多。为明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致险因素,为安全风险事故的预控提供依据,选取2002—2015年国内151例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报告,借助R语言和文本挖掘的方法,分别对事故报告进行分词处理、特征项选择、向量空间模型构建、共现规律识别,并利用词云和网络结构图等方法可视化文本挖掘结果;从中发现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的6项关键致险因素和23项一般致险因素,并以关键致险因素为基础构建致险因素集合,为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事故的预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