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4篇
  免费   457篇
公路运输   3560篇
综合类   2316篇
水路运输   178篇
铁路运输   135篇
综合运输   23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等级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需利用多种要素和各种条件,因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高等级公路工程投资额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地理环境(地形、地质、水文)、公路等级、交通状况、发展政策、资金来源、土地成本、结构物、定额取费标准,材料和设备价格等.本文将定性描述其影响.  相似文献   
62.
探讨了用因子分析法中公因子作为评价指标的替代指标,用其得分值作为新指标的数值.根据公因子对原始评价信息解释大小来计算新指标权重.然后,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此方法进行了比较应用研究,发现评价结论与其它方法有差别.  相似文献   
63.
为了使金路牌ZHF5050TSL扫路车更能适应各种复杂路面的清扫工况,对扫路车吸盘装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经反复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4.
公路隧道安全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公路隧道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公路隧道事故的多发性及其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对于公路隧道安全这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系统,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安全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运营中的公路隧道进行安全评价,得到了符合实际的安全现状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5.
城市道路基本遵循现有片区详细规划设计,特别是车道数的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需要通过相关计算确定.以广西贵港市郁江北岸人民路为例,对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进行阐述,重点为道路交通流量计算确定车道数量、路面类型选择,并结合项目特点对道路沿江设计思路进行叙述.使得市政道路设计在满足设计规范、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条件下更加合理化、经济化...  相似文献   
66.
基于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特性、类型、空间分布、原因机理进行研究,得出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发育,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分区发育特征的结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诱因,提出了充分重视地质勘查工作,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工程活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强化灾害分布预测,改进灾害时间预报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7.
根据某旅游公路采用同步碎石路面技术的工程实例,通过对其施工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及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探讨了同步碎石路面施工中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同步碎石路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该文阐述了太原市道路网、公共交通及停车场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及措施,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69.
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受力复杂,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未能考虑车辆振动特性和橡胶轮胎非线性。为研究整车多轮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基于车辆动力学、橡胶材料超弹性及沥青路面黏弹性理论,构建整车-橡胶轮胎-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际车-路现场测量比较验证本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无路面不平度与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路面各结构层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车-路测量结果比较,沥青层底部纵向最大剪应变与实测值误差为5.889%,表明该车-路动力学模型可靠、合理;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后轴左单轮接地法向力为0~86.526 kN,车体法向振动加速度为-0.451~0.372 m·s-2,后轴左悬架弹力为60.376~68.42 kN;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后轴左单轮最大接地法向力、车体最大法向加速度、后轴左悬架最大弹力分别增加113%、402.7%、7.4%;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纵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8.91%、12.4%、21.1%,纵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3.94%、6.25%、33.3%;横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0.43%、8.47%、9.19%,横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12.19%、13.08%、33.33%,且压应力数值远大于拉应力;竖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9.1%、19.35%、20.07%,竖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26.93%、7.38%、6.2%,且前轮压应力大于中、后轮压应力。以上数据说明路面不平度对结构层响应影响较大,车辆振动特性及橡胶轮胎与路面非线性接触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70.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