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8篇
  免费   655篇
公路运输   2164篇
综合类   1775篇
水路运输   1342篇
铁路运输   2213篇
综合运输   30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讨论了接地电阻取值、人工接地网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自然接地极与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的关系等若干问题。阐述了部分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综合接地系统方案,可为人身安全及地铁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2.
"L"形两线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换乘站类型,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较为完善的上海轨道交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根据车站站位不同,把"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归纳为错开式、重叠式两大类型;每一种类型根据立体布局形式不同再进行细分,并从换乘距离、便捷性、安全性等角度对不同类型L形换乘布局方案站进行特点分析,并进行可行方案的补充,对今后"L"形两线换乘站布局方案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3.
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及宁奉城际铁路工程采用的LTE(长期演进)技术综合承载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与专用无线集群信号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这些设计方案主要包括LTE有线网络、LTE车-地无线通信、LTE时钟同步、业务隔离以及综合供电方案等,系在传统的LTE仅承载CBTC业务的基础上,考虑了同时承载集群业务。为进一步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独创性地设计了基带处理单元的跨网连接、设备冗余配置、集群无线覆盖、轨旁漏缆安装高度以及跨专业供电的方案。  相似文献   
84.
现代有轨电车和储能式无轨电车都属于节能环保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以广州都会区规划的金融城线为例,对半专用路权下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的运营组织和运能进行了分析。其中,着重分析了二者的路口通行能力和车站通行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半专用路权条件下,路口通行能力是系统运能的瓶颈;在提供同样运能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无轨电车所占用的路口通行相位时长比例低于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在车站段占用的道路宽度大于有轨电车。二者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85.
北京地铁六里桥站为9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具有站型结构复杂、外埠乘客多的特点。结合站型及乘客特点对车站导向标志进行优化设计,综合利用灯箱、地贴、墙贴等多种形式,建立连续式的标志导向系统,并创新设计了多维立体灯箱,提高了标志的可视性。根据实施效果,该设计显著提高了标志的系统性、连续性及实用性,有利于实现车站高效的进出站及换乘组织。  相似文献   
86.
结合某市地铁某号线工程综合支吊架施工图设计,系统地进行了地铁车站综合支吊架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在各管线荷载提资及综合支吊架承载力提资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综合支吊架结构受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设备区及公共区通常分别是底座承载力、跨度大的横杆应力控制了最大水平间距;设备区管线进行综合有利于减少工程数量,而公共区管线综合,为了美观往往会在一定程度加大工程数量;进而提出了减小车站综合支吊架总工程数量的优化建议,同时总结了150 mm厚轨顶风道平板下挂综合支吊架需注意的要点。所有要点均力求使整个综合支吊架体系受力安全合理,可供工程实践中地铁车站综合支吊架结构设计及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87.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规划条件、市政道路条件、地下管线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从可实施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系统比选来确定最优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对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求的提高,车站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设计方法过多考虑了控制因素,限制了车站建筑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以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工程四环路站为例,在充分结合周边控制因素及规划条件的前提下,提出车站与桥梁共建及附属一体化设计思路。结果表明:(1)地铁车站主体与规划公路桥在竖向可实现共建设计,平面上实现共路由;(2)不同建设时序情况下,将地块分段实施,可实现车站附属与地块深度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88.
铁路站场设计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应用BIM技术可集成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形成工程数据模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沟通和管理。然而,当前国内外铁路站场BIM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建模工作量巨大,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此,对铁路站场BIM模型快速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铁路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可将设计参数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依据参数信息高效驱动铁路站场BIM模型的构建,并对铁路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总体架构与BIM模型设计插件的程序模块与流程进行了介绍。通过开发的软件原型系统初步验证,该方法能实现铁路站场BIM模型构建在效率与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89.
针对桩承式路堤,分别建立二维和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开展土拱形成过程数值模拟。从细观角度研究不同路堤高度条件下桩承式路堤土拱形态和荷载传递机制,获得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条件下的土体沉降模式,其模式呈现为椭圆形拱状。二维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堤填土高度达到一定值时,其高度约为0.8倍桩净距。由于二维土拱模型只能反映一个截面上的土拱效应,因而高估了路堤荷载传递效率。相比二维Trapdoor分析结果,三维条件下土拱效应充分发挥时所需的桩-土差异沉降更大,桩顶和桩间土压力随差异沉降的变化速率更慢,荷载传递效率更低且受填土高度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基坑开挖时复合地基及竖向、横向"双洞效应"对下卧双线地铁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基于Mindlin应力解,得到在复合地基侧摩阻力作用下隧道轴线上的竖向、横向附加荷载,通过迭代法计算得到"双洞效应"引起隧道轴线上的竖向、横向附加荷载,借助竖向、横向总附加荷载引起的隧道位移对比验证,并分析隧道位置改变对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引起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摩阻力和"双洞效应"对隧道竖向、横向附加荷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减小隧道的竖向、横向总附加荷载,且影响范围不变;在施工条件和规范容许范围内,应尽量减小双线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增大隧道与基坑中点的距离;当需要严谨精确地计算小净距地铁隧道"双洞效应"引起的附加荷载时,必须选用迭代法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