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88篇
综合类   114篇
水路运输   52篇
铁路运输   122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Traffic is multi-modal in most cities. However,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transport modes on traffic performance and on each other are unclear – especially at the network level. The recent extension of the 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 (MFD) into the 3D-MFD offers a novel framework to address this gap at the urban scale. The 3D-MFD relates the network accumulation of cars and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to the network travel production, for either vehicles or passengers. No empirical 3D-MFD has been reported so far.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first empirical estimate of a 3D-MFD at the urban scale. To this end, we use data from loop detectors and 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devices (AVL)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in the city of Zurich, Switzerland. We compare two different areas within the city, that differ in their topology and share of dedicated lanes for public transport. We propose a statistical model of the 3D-MFD, which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the vehicle accumulation on car and public transport speeds under multi-modal traffic conditions. The results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both, vehicles and passengers, and confirm that a greater share of dedicated lanes reduces the marginal effects of public transport vehicles on car speeds. Lastly, we derive a new application of the 3D-MFD by identifying the share of public transport users that maximizes the journey speeds in an urban network accounting for all motorized transport modes.  相似文献   
16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程度的不断深入,乘务管理也需要不断适应线路结构、客流特征、列车方案、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变化需求。乘务计划优化是一类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对计划列车运行图、线路条件、乘务班制、劳动时间等乘务计划编制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编制条件和编制目标等方面研究了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乘务计划的编制难点,从乘务班制、任务划分、网络统筹、编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提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乘务计划编制优化的建议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3.
采用基于统计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对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记录的海量列车运行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剔出其中的异常数据,设计数据补齐算法补齐缺失的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分析实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规律和按照列车种类对数据进行时距分组的基础上,建立能够合理反映数据变化趋势的拟合曲线回归模型,用于参数的修正。运用给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拟合曲线回归模型开发出基于实测数据的运行图参数查定与修正系统。以大同—准格尔铁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及系统提高了参数的计算精度和查定效率,并且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4.
以广州地铁21号线快慢车越行运行图规划为实例,提出了越行运行图规划的策略和基本方法。通过具体的编图实践展示了快慢车不同开行比例及密度条件下的越行方案,并对运行图规划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编图结果证明了快慢车越行方案的可实施性,也从实践上证实了越行运行图的规划策略,解决了具体的工程规划及设计问题,可为行车组织设计及方案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5.
研究了快、慢车混行模式下的越行运行图规划方法,通过采用计算机进行局部寻优的方式,合理地解决了该问题,并且可以对越行站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6.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高峰小时特别是极端高峰(15 min)时运力紧张的局面,从技术角度对运力提升措施进行分析,梳理分别适用于高峰小时和极端高峰的运力提升方案,包括加开备车、调整列车开行比例和运行交路、上下行不均衡开行、采用跳站方式、增购车辆等,并对各方案的适用性和优缺点进行阐述,为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文章介绍了YQ-1224型变频异步牵引电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基本结构、特性曲线和试验结果,详细阐述了电机设计特点和主要部件的分析计算,指出各项计算和试验结果均满足标准要求,其合理的设计为机车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68.
针对高速铁路动车组周转计划的优化问题,在列车运行图可作微调的前提下,用时间窗描述运行线的可行平移范围,构建接续网络,刻画运行线间的接续关系,考虑接续弧互斥约束和动车组交路平移累加约束,以可行动车组交路为决策变量建立求解问题的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改进广义标号法的分枝定价算法求解。实例验证表明,通过对运行图进行微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需要的动车组数量,从而达到动车组运用优化与运行图优化编制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69.
以列车在车站的作业时间、动车组在终点站的接续时间和车站到发线数量为约束条件,以列车旅行时间和动车组接续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综合优化模型.模型求解算法主要采用了4种关键技术:以定序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化解列车作业时间冲突,以交换列车到发顺序化解到发线冲突,通过保持到发线运用紧张时段的列车到发顺序防止产生新的到发线冲突,运用匈牙利算法求解以动车组最小接续时间为目标的动车组周转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运用给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达到整体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0.
针对货物列车运行图优化编制规模庞大、精确求解困难的问题,构造时空网络将列车运行线铺画描述为路径求解问题,将各类约束转化为时空网络节点选择限制,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该问题本质在于疏解各列车运行线潜在冲突。对原模型进行拉格朗日松弛,将列车运行线潜在冲突表示为各节点罚数,设计启发式算法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更新迭代求解。以京九线北京西至阜阳区段为例,对该区段711条运行线中的439条货物列车运行线进行了优化编制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运行线铺画条数的前提下,全图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由39.28 km/h提升至41.81~43.72 km/h,所提出的算法是解决大规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一种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