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篇 |
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41篇 |
综合类 | 152篇 |
水路运输 | 101篇 |
铁路运输 | 96篇 |
综合运输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34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analytic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buckling collapse behaviour of a ship hull girder subjected to several cycles of extreme load. This follow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established simplified progressive collapse method with an extended capability to re-formulate the load-shortening curve of structural components to account for cyclic degradation. The metho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residual hull girder strength following a complex series of unusually extreme load events where the wave induced bending moment rises close to, or even surpasses, the monotonic ultimate strength. These load events may be sequential, such as might be caused by a series of storm waves, or they may occur as a collection of discrete events occurring over a longer period. The extreme cyclic bending amplifies the distortion and residual stress initially induced by fabrication in the flanges of the girder, which results in a deterioration of the residual ultimate strength. Validation is firstly completed through a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experimental work and secondly via comparison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four ship-type box girders using the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62.
163.
大断面铁路隧道塌方处理过程中初期支护结构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隧道塌方处理过程中初期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首先对某大断面铁路隧道Ⅳ级围岩塌方处理方案进行描述,通过涌入隧道内的塌方量预估隧道上方坍塌空腔高度,并初步探测出塌体位于隧道上方的高度,加上混凝土填充高度,同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计算松散体岩土柱作用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上的垂直荷载强度;然后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处理后的初期支护结构进行承载内力模拟,同时结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为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最后在安全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初期支护结构,确保后续隧道施工安全及结构稳定,同时给出塌方段施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4.
为精细化探究桥梁水毁倒塌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泥沙动力学数值仿真,得到桥梁冲刷形态演变与波流力时程数据,构建桥梁水毁全过程的连续倒塌数值模型;通过开发细-宏观数据交互接口,将冲刷所致边界条件改变与波流力对桥梁结构作用效应实时传递至结构域桥梁连续倒塌数值模型,高精度连续仿真冲刷发展与波流力作用下桥梁水毁全程力学响应与结构形态演化;最后,通过河源东江大桥倒塌案例分析,验证该仿真方法与数据交互接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河源东江大桥连续倒塌可能由冲刷掏空基础后倾斜、拱脚薄弱节点失效以及非制动墩承受不平衡水平推力所致;所提出的仿真方法可实现冲刷仿真、波流力计算与结构倒塌分析的同步交互实施,可为从水文源头探究桥梁水毁失效机理与倒塌模式提供精准高效的分析工具,为桥梁抗水设计、评估以及未来规范修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5.
研究高密度电法三维解译方法,为城市道路塌陷应急抢险及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首先阐述了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空洞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某城市道路因地铁开挖而导致路面塌陷的案例,应用高密度电法三维解译方法,准确探测出道路塌陷区域地下空洞的分布位置及范围。探测结果表明,空洞分布范围覆盖了路中间绿化带地面塌陷区域,空洞的中心深度距路面约2.3m。根据探测结果积极有效地治理塌陷道路,排除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6.
厦门健康步道景观提升工程节点六桥梁,采用张弦梁和悬索梁桥组成的混合体系结构,由加劲钢箱梁作为上弦,下部设置两根平行的密闭高钒索,中间连以撑杆、吊缆,形成整体受力自平衡体系.节点六桥梁结构新颖,跨越仙岳路交通主干道,交通组织压力大;撑杆及缆索为空间结构,定位困难,安装精度要求高,施T.难度大.采用"先桥后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7.
168.
以太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技术,针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的边仰坡滑塌机理、处治措施以及二次进洞技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条件下,强降雨是诱发依托工程边仰坡滑塌的主要原因。雨水下渗弱化岩土体强度,在隧道进洞施工扰动下,形成贯通性塑性带,进而导致山体大范围坍塌。综合考虑滑塌体本身的稳定性以及隧道再次进洞施工的扰动影响,系统性地提出边仰坡处治以及隧道二次进洞方案,包括:适度清除坍塌体、局部刷方减重+抗滑桩、锚索(杆)加固以及反压回填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基坑明洞法穿越坍塌体、浅埋暗挖法(加强支护结构和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法)穿越塌方影响段的隧道二次进洞施工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表明,经综合处治后的边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上述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地铁车站传统污水池+污水泵技术、常规密闭水箱污水提升技术、真空污水提升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运营需求,对基于凸轮泵污水提升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从解决痛点(如卫生条件差、清掏费用高)问题出发,以低维护和高可靠性(如高吸程、清底、双液位传感器控制和智能化)为目标,提出采用基于凸轮泵技术的地铁污水提升技术,从而解决... 相似文献
170.
某水下隧道施工突涌水与塌方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水下过江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隧道顶板最小厚度只有14m,且多为强风化泥质砂岩,为国内外隧道施工难度之最.采用的模糊综合层次评估模型对某水下隧道河底超浅埋段进行突水涌水、塌方风险评估,得出此段的突水涌水、塌方风险等级,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