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5篇
  免费   342篇
公路运输   1486篇
综合类   1104篇
水路运输   298篇
铁路运输   565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CFG桩复合地基是由桩、土和褥垫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褥垫层的设计是该复合地基的核心技术,它对复合地基的受力和变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褥垫层的作用又与其厚度取值密切相关。利用Terzaghi极限承载力理论,简要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合理的褥垫层厚度,最佳桩间距和桩土应力比的数学计算式,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行性,在褥垫层初始设计时能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02.
由于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的力学参数差异,加铺后的复合式路面易出现反射裂缝。文章从加铺前的准备工作及防止反射裂缝产生的措施两个方面研究了旧路加铺技术,为复合式路面的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03.
以路基永久变形影响因素显著性为研究目的,选用上海地区崇明岛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法设计试验方案,完成了9种工况的室内重复动载三轴试验,并用极差法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了四种影响因素(偏应力、围压、含水率、压实度)对路基永久变形的主次影响关系,以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基永久变形控制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04.
沉降与稳定观测是控制路堤填筑速度和评价超载预压效果最基本而又可靠的手段。针对高速公路路基的变形特点,以二维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以汕湛高速公路汕头~揭西段实际路基工程为依托,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堆载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进行了过程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路堤填筑速率对沉降过程有很大影响,堆载方式对孔压曲线的形状具有很大影响;模拟结果合理,对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05.
周滨  凌天清 《公路》2012,(2):73-78
根据佛开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特点,对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加筋陡路堤设计方案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确定该设计的安全可靠度.通过不加筋和加筋拓宽路堤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加筋对拓宽路堤位移的影响,获得加筋路堤稳定性的增强幅度.改变加筋层的间距,寻找加筋间距对路堤变形的影响规律,确定合理的加筋层间距.  相似文献   
906.
现浇X形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负摩阻力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南京市桥北污水处理厂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现浇X形桩(简称X形桩)单桩及单桩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特性现场试验,测得了荷载-沉降曲线、桩土应力比、桩身轴力以及桩侧负摩阻力等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与荷载等级下复合地基中桩土协调相互作用和荷载分担比;并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等混凝土用量圆形桩竖向承载力特性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地基中X形桩桩侧负摩阻力主要发生在0.27倍桩长以上;同等条件下,桩侧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其正摩阻力最大值的60%;X形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较普通圆形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更合理,承载力也更高。  相似文献   
907.
为了合理评估无筋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稳定性,基于已进行的软土地基上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破坏机理研究,提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简化分析方法,结合3个典型算例,与基于桩身抗剪强度的传统复合地基稳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的复合地基稳定计算方法,采用桩身抗剪强度将显著高估路堤稳定性,桩身等效抗剪强度法可更好地反映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破坏机理;采用等效荷载法、等效砂桩法和等效抗剪强度法计算得到的路堤稳定安全系数很接近;采用英国BS 8006规范方法、等效荷载法、摩擦接触法计算得到的路堤稳定安全系数显著依赖于桩土应力比。建议对无筋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采用多种简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保证设计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908.
正交异性钢板-薄层RPC组合桥面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破损及钢桥面结构疲劳开裂2类病害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正交异性钢板-薄层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桥面结构体系。基于某大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比计算了纯钢梁和组合桥面结构中桥梁主缆索力和桥面系应力状态;同时,开展了足尺条带模型静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钢-RPC组合桥面结构后,钢面板及纵肋中应力明显降低且最大降幅超过70%,而主缆索力几乎不增加;RPC层开裂前的拉应力可达42.7MPa,远高于其在实桥荷载作用下10.08MPa的拉应力;该新型钢-RPC组合桥面结构可提高桥面系的刚度,降低钢桥面结构中的应力,从而能够基本消除钢桥面疲劳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909.
张祖棠  赵亮 《中南公路工程》2012,(1):161-166,186
采用2种不同等级的粉煤灰,按不同的掺量加入到沥青中,通过研究掺加粉煤灰后的沥青的化学性质、粘附性、三大指标、低温性能的变化,探索粉煤灰对沥青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粉煤灰在沥青中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分散,作为无机粉状填料与沥青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粉煤灰沥青胶浆,而不是对沥青进行了改性,且3种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试验结果也表明,将粉煤灰作改性剂的观点多有不妥。同时发现,掺加粉煤灰后,传统沥青延度指标已经不能科学反应其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10.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连续配筋砼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的沥青面层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各参数对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从而对连续配筋砼基层沥青面层复合式路面结的沥青面层混合料类型及路用性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