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611篇
综合类   438篇
水路运输   419篇
铁路运输   345篇
综合运输   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rains crashing onto heavy road vehicles stuck across rail tracks are more likely occurrences at level crossings due to ongoing increase in the registration of heavy vehicles and these long heavy vehicles getting caught in traffic after partly crossing the boom gate; these incidents lead to significant financial losses and societal cost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rains under frontal collision on road trucks obliquely stuck on rail tracks at level crossings. This study builds a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 a passenger train colliding with an obliquely stuck road truck on a ballasted track. The model is first benchmarked against several train dynamics packages and its prediction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and derailment potential are shown rational. A geometry-based derailment assessment criterion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derailment behaviour of the frontal obliquely impacted train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Sensitivities of several key influenc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rain impact speed, the truck mass, the friction at truck tyres, the train–truck impact angle, the contact friction at the collision zone, the wheel/rail friction and the train suspension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52.
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找出影响出租车规模内外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经济、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出行需求、政策等.在系统结构分析和因果反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租车系统,以大连市出租车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发展政策对出租车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3.
羊慧  吴静萍 《船舶》2015,(3):35-41
船用桨后固定组合叶轮是一种新型螺旋桨节能装置。为了解其节能机理并验证节能效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选用B4-65螺旋桨进行敞水数值模拟,验证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重点对螺旋桨在加装桨后固定组合叶轮后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桨后固定组合叶轮能够较好地削弱螺旋桨后方的梢涡与毂涡,回收尾流能量。而且该节能装置能与螺旋桨产生有利干扰,增加桨叶上的推力。在低进速区(J0.4)时,该节能装置能达到2%以上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4.
管路系统的水力功能和振动噪声性能相互影响皆为设计目标。舰船领域中冷却水管路系统长期开启,管路系统振动及船外辐射噪声受到关注。为实现船外辐射噪声的控制,有必要建立水力和声学的协调设计技术。文章以低噪声配置原则为管路系统设计指导,基于复杂水力管网计算方法进行管系合理配置,基于管系等效水梁及管系—船体声固耦合整体建模方法进行振动及船外辐射噪声计算评估,形成了水力与声学协调的管路系统低噪声配置技术流程。以典型冷却水管路系统为对象,初步测试验证了配置原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王旭  林忠义  尤云祥 《船舶力学》2015,(10):1173-1185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V、e Kd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为流场控制方程,将内孤立波诱导上下层深度平均水平速度作为入口边界条件,建立了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对半潜平台强非线性作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所得内孤立波波形及其振幅与相应理论和实验结果一致,并且在内孤立波作用下半潜平台水平力、垂向力及其力矩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研究同时表明,半潜平台内孤立波载荷由波浪压差力、粘性压差力和摩擦力构成,其中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水平力的主要成分为波浪压差力和粘性压差力,粘性压差力与波浪压差力相比较小却不可忽略,流体粘性的影响较小;垂向力中粘性压差力很小,流体粘性影响可以忽略。此外,半潜平台对内孤立波的波形及其诱导流场的影响很小,因此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力公式计算其内孤立波载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6.
大型船舶推进轴系扭振特性仿真和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多体动力学耦合理论结合有限元理论,以1艘大型船舶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推进轴系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大型低转速推进轴系在工作中的扭振特性进行研究。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利用扭振测试系统对实船的扭振进行测量,并从多个谐次将轴系扭振的仿真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的轴系扭转振动变化趋势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通过Adams/Virbration模块分析了船体变形对轴系扭振的影响,证明了船体变形会导致轴系扭转振动增大。  相似文献   
57.
通过建立高速磁浮车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输入线路激励后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舒适度。通过对高速磁浮车辆的悬挂参数分析研究并优化,来评价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平稳性和舒适度。在这些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上海磁浮车辆的悬挂参数进行更为合理的优化设计,以实现磁浮车辆良好的平稳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58.
针对目前国内外制动液加注机在对带ABS汽车制动系统加注制动液时,会因设备内部管路残留的制动液在高真空下气化,从而导致加注机内部真空度降低最终导致汽车制动力下降、制动效果变差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内置阀门式真空加注头,由PLC通过控制电磁阀来驱动气动阀门的开闭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9.
主要介绍了水溶性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浓度管理和防腐管理,以便提高切削液的使用寿命,为水溶性切削液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输运流体海洋立管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体的动量方程出发,考虑流体和管道的耦合,推导出输运流体海洋立管的偏微分运动方程。用Hermite插值函数和Galerkin法离散运动方程建立海洋立管动力运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研究管内气柱流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立管内出现气柱流时,固有频率随气柱位置的不同而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