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8篇
  免费   124篇
公路运输   596篇
综合类   512篇
水路运输   520篇
铁路运输   252篇
综合运输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61.
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social influence in car-sharing decisions under uncertainty. Social influence indicates that individuals’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choices made by members of their social networks. An individual may experienc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depending on social distance, i.e. the strength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Such heterogeneity in social influence has been largely ignored in the previous travel behavior research.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stems from an egocentric social network survey, which measures the strength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s of each respondent. In addition, a sequential stated adaptation experiment was developed to capture more explicitly 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 choices on the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Social distance is regarded as a random latent variable. The estimated social distance and social network choic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a social influence variable, which is treated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in the car-sharing decision model. To simultaneously estimate latent social distance and the effects of social influence on the car-sharing decision, we expand the hybrid choice framework to incorporate the latent social distance model into discrete choice analysi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substantial social influence in car-sharing decisions. The magnitude of social influence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relationship, similarity of socio-demographics and the number of socia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562.
李营  杨立  任凯  方远  伞兵 《船舶工程》2020,42(3):56-62
以仿真和试验为研究手段,对船舶超大空间内油池火的燃烧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火灾发生时烟气沉降速度、温度上升速度非常快,灭火行动最好在2min内展开。同时,利用试验方法分别对多功能水枪和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使用多功能消防水枪对10m^2以内的油火进行控制时,灭火进攻的角度和开花水枪的使用对灭火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其中以同侧对角进攻的效果最佳,仅仅用时20 s就扑灭了10 m^2柴油火;而泡沫系统的灭火效率非常高,约20 s就很好地压制了14.6 m^2的油火灾,在30 s时彻底扑灭。这些研究结论可直接用来指导船舶大空间火灾的扑救工作。  相似文献   
563.
黏土是疏浚工程中分布广泛且较为难挖的土质。为了分析黏土切削过程中的土体破坏机理,对2种不同含水率的黏土进行二维与三维切削试验研究。试验考虑不同切削角度(30°、45°和60°)和不同切削深度(50、100和150 mm)对黏土切削力的影响。通过切削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切削力;并在切削刀具表面不同位置布置压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中刀具不同位置受到的土体压力;布置摩擦力传感器,测得切削过程产生的摩擦力;在切削过程中观察土体的变形和破坏形态。通过黏土的切削试验,讨论不同的切削参数对黏土切削力的影响,分析黏土切削的土体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564.
刘国良 《隧道建设》2019,39(Z1):80-87
目前有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大多是依据完整混凝土的研究,实际的混凝土结构多是带有裂缝的多相复合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通过化学滴定法测量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含量,系统研究锂渣的掺量、荷载大小、裂缝宽度对自由氯离子时空分布的影响,并根据Fick第二定律计算氯离子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在硫酸盐与氯盐混合溶液中,自由氯离子含量显著降低,硫酸根离子能够有效减缓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 掺加20%锂渣能够减小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速率; 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传输速率随着荷载和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65.
在盾构法施作联络通道的过程中,由于主隧道的结构体系发生变化,衬砌内力发生重分布,对主隧道结构稳定不利。为了解结构安全性以及结构响应,开展盾构法联络通道的结构受力足尺试验进行模拟。试验采用7环管片错缝拼装进行模拟,在模拟真实水土压力荷载后,通过运用盾构直接切削管片,模拟真实盾构法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的出洞过程,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模拟的方法得出该工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况节点; 2)通过模拟得出隧道在整个切削过程中各环的收敛变形整体性较好,工法是安全的; 3)试验过程中,除切削位置以外的其余位置发生内力重分布,内力重分布的过程与工况变化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66.
隧道施工环境中有限空间附壁射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研究在隧道施工中限空间附壁射流运动的规律,通过大量的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有限空间内,附壁射流的流动区域可分3部分:附壁射流区、回流区和涡流区;有限空间附壁射流边界近似为直线,射流扩散角约为7.67、;在射流的初始段和主体段流动都具有相似性;有限空间附壁射流的断面最大速度沿程衰减,且比半无限空间内衰减得快;有限空间附壁射流回流区第度随风管出口流量的增加而增长,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67.
金文良 《公路交通技术》2006,(6):115-119,135
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计算中缺乏必要的洞口气象基础参数,建立气象站对其洞口气象参数进行周期1年的连续现场观测,分析隧道洞口端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为多竖井深埋隧道通风防灾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68.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粘贴碳纤维布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研究,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以较大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为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69.
介绍一种适合机电一体化及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装置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并给出了PLC控制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570.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现场试验研究及机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杭金衢高速公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资料分析研究,并对该方法的加固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表明真空预压能使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速率,同时产生向内的水平位移,从而使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比超载预压具有更强的抗失稳能力,侧向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与荷载大小有明显的相关性。真空预压的加固深度主要是竖向排水体范围内,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加固深度则可根据堆载的附加应力比来确定。机理分析表明真空预压的直接作用范围可达地表以下18 m;真空预压期间地下水位下降,下降幅度小于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