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3篇
公路运输   200篇
综合类   89篇
水路运输   142篇
铁路运输   48篇
综合运输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回顾了广东惠澳线地方铁路淤泥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情况,对该路段DK17+171处水泥粉喷桩成桩过程中出现的空桩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进行了再处理,提出了在使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中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2.
该文结合湖南省常德市城区防洪大堤防洪墙的加高加固,对混凝土结构加高加固设计进行分析探讨,防洪工程建设应加强与环境创新、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堤防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3.
南宁市朝阳路—人民路人行天桥,由于原设计系按短期使用考虑,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出现结构严重锈蚀、裂缝、脱落等病害,影响正常使用。为此,对该人行天桥进行承载力测试和结构安全评估,提出拆除和加固两个方案。经过方案比较,得出拆除该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4.
以中国西南高烈度地震区某拟建连拱隧道为背景,提出隧道洞口段2种全环注浆抗震加固方案,即全环间隔注浆和全环接触注浆;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不同注浆形式和注浆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全环注浆2种加固形式均能有效减小隧道-围岩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从而提高隧道整体抗震性能;其中全环接触注浆效果最优,全环间隔注浆效果次之,局部注浆效果不明显;全环接触注浆厚度增大到0.5倍开挖宽度以后,注浆效果几乎不变。研究结论对公路隧道抗震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正确评价软粘土的变形特征,准确计算软粘土地基的沉降量及沉降过程,主要取决于变形指标.变形指标的实测结果受取样深度、固结压力及固结时间等因素影响.因此,采用单向固结试验,设计多级荷载,增加每级荷载的加压时间,对不同深度沼泽湿地软粘土进行压缩固结特性的研究.根据试验研究成果:系统地总结了不同深度沼泽湿地软粘土变形量、孔隙比...  相似文献   
76.
考虑加载过程砂井地基平面应变等效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荷载逐渐施加时砂墙地基的固结问题,得到了变荷载作用下砂墙地基的固结解析解,同时将该理论解与变荷载作用下砂井地基的固结理论解相比较,并选取某一等效变量进行等效,得到了考虑加载过程的单井在轴对称和平面应变情况下的一般等效条件和等效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7.
刘文 《隧道建设》2010,30(4):376-384
研究布置在薄层、陡倾角灰岩、夹软弱页岩层状中的大型地下洞室高边墙在无盖重条件下,通过固结灌浆加固处理,验证固结灌浆施工工艺,以确定合适的灌浆压力及浆液配比;验证无盖重固结灌浆加固处理措施对洞室高边墙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大型地下洞室高边墙布置在薄层、陡倾角灰岩、夹软弱页岩层状中实施无盖重固结灌浆加固处理尚无成功经验的空白,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8.
方东明  李平安 《隧道建设》2010,30(3):309-312
针对重叠隧道小间距、长距离的特点,根据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论提出“先下后上”的总体施工原则,重点阐述盾构掘进控制、夹层土注浆加固和洞内临时支撑台车隧道加固等关键措施,通过监测结果有效验证了其成功,可为今后的重叠隧道设计、施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9.
解方亮 《隧道建设》2010,30(2):186-189
在兰渝铁路南坪隧道出口段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现象,围岩为软流塑状Ⅵ级围岩。采用地表管桩控制软流塑状围岩的溜塌;采用大拱脚及加强支护措施来控制变形坍塌;在暗挖施工中经过施工方案比选,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并在严密配套的洞内外监测技术的指导下,安全顺利的通过了浅埋偏压Ⅵ级围岩地段。  相似文献   
80.
贺善宁 《隧道建设》2010,(Z1):406-409
本文对大直径盾构的端头加固技术进行了探讨,通过北京地下直径线盾构工程建设的实例,讨论采用素混凝土桩的加固方法,解决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安全及长距离掘进中途实现常压换刀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工程加固效果明显,盾构始发成功,地表下沉较小,无坍塌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