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3篇 |
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7篇 |
综合类 | 209篇 |
水路运输 | 84篇 |
铁路运输 | 109篇 |
综合运输 | 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赛;汪优;秦志浩;刘建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7):1247-1252
考虑桩土界面初始剪切刚度的深度效应,把接触面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沿接触面厚度均匀化,提出基于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的无厚度单元接触面本构模型,根据剪切实验的数据对改进的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法向应力下的模拟曲线。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无厚度单元接触面本构模型是正确的,能够合理地模拟桩土界面的力学行为,可以描述接触面剪切刚度的非线性变化,适用性强,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2.
以南友高速公路等工程中的典型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针对路基破坏的显著特点和非饱和土本质特性,设计并开展了系列室内试验,同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工程实用型非饱和膨胀土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了强夯法的工程应用,分析了地基土的强夯加固基本原理,总结了强夯加固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构想———强夯加固机理可采用以混合物理论为基础的多孔介质理论和合理的土动弹塑性本构模型进行系统研究,并应实现饱和土和非饱和土的统一,土体液化破坏机理也是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4.
空间状态轮轮(轨)接触点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是轮轨交通中最基本的问题。结合机车车辆在滚动(振动)台上进行台架试验的工况,以试验台的“轮轮”接触为研究对象,应用“迹线法”,提出在空间状态下轮轮接触点的计算方法。给出滚轮在正常位置时的轮轮接触关系计算公式,然后以此为基础,考虑包括滚轮的横向移动、垂向移动、轨底坡变化、摇头运动(模拟钢轨横向弯曲)、纵向位移误差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滚轮空间状态,进而推导出滚轮在任意空间位置的轮轮接触点的计算公式,并可直接推广到轮轨接触计算中。 相似文献
115.
按程氏理论中关于“原子边界条件”的设想,根据晶面平均共价电子密度(简称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运用余氏理论对奥氏体和马氏体原子排列较密集晶面的电子密度进行分析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确定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的位向关系,结果发现奥氏体的(111)晶面和马氏体的(110)晶面的电子密度在一级近似下连续。 相似文献
116.
岩体的自适应本构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建立岩体自适应本构关系模型的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17.
从我国《海商法》对托运人的规定出发,结合FOB国际货物买卖的实际情况讨论其卖方作为托运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8.
针对公路养护质量检评的数据,路面使用性能中的各项指标,总结出路面养护措施与其使用性能指数及各项指标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路段及路面病害状况提供了相应的路面改造方案,为实际的路面养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9.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8,(2)
结合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回归得到了高性能混凝土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比例、水泥强度、胶水比的多元线性关系,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设计提供了参数计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由于花瓶墩的体型巨大且几何构型不规则,采用一般的杆系单元方法只能近似分析其力学性能。利用ABAQUS的三维实体单元,分析该墩在组合工况作用下的三维应力分布情况,建立钢筋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计算桥墩混凝土开裂区的钢筋应力,分析混凝土裂缝的分布情况。与杆系单元相比,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本构关系的实体有限元仿真,更能直观精确地显示出非规则性结构的受力及细部裂缝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