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0篇
  免费   711篇
公路运输   4263篇
综合类   4914篇
水路运输   1493篇
铁路运输   2366篇
综合运输   67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1003篇
  2013年   893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278篇
  2010年   1067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1251篇
  2006年   1136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施工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施工的角度介绍了刚性悬挂移动式接触网的结构组成、移动原理、施工技术、施工制点,研究了施工测量、安装计算、导线架设、悬挂调整等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描述了移动式接触网系统在电气化铁道特殊场所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韩同银  仇鹏 《中国铁路》2007,(10):19-21
工程总承包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管理模式。铁路建设推行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实现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合同,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统筹安排和优化,总体控制项目造价。推进铁路建设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国家及铁道部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借鉴国内外经验,使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33.
金文成  陈智俊 《公路》2006,(2):46-48
介绍了洛卢公路洛河大桥所采用的技术标准、桥型、截面型式及结构计算,并介绍了该桥设计在构造上所做的特殊处理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34.
提出了带有多值非线性环节的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易行具有明显的优点,跟踪误差比采用一般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时要小得多,且能保证闭环系统大范围近收敛。  相似文献   
35.
堆积体围岩中隧道洞口段修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丹 (东 )本 (溪 )高速公路的张家隧道右线洞口段通过弃渣堆积体围岩的施工技术。施工中采用自钻式锚杆和注浆工艺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6.
利用SAP84计算程序和根据设计规范手算相结合 ,对 15 0m钢混结合梁施工过程中开口截面钢梁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比较 ,介绍建模及计算过程 ;同时根据计算结果 ,揭示结构的薄弱环节 ,并依此检验为防止结构失稳而采取的结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37.
李可杰  龚军  陈健 《水运工程》2007,(3):82-84,89
通过施工导流在内河航道干地开挖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内河航道干地开挖的具体特点,分析影响施工导流成败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8.
区域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当前区域港口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开展区域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管理研究的意义,建立了区域港口建设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模型、预警指标体系及其评判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建设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
主要叙述了渤海石油输灰码头改造过程中老码头钢管桩拔除的施工工艺,重点对钢管桩拔除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0.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