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226篇
综合类   164篇
水路运输   116篇
铁路运输   337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采用多重多支的子结构分析技术,应用基于接触问题参变量分原理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算法,对增压器涡轮叶片和轮盘的组装结构按三维弹性接触模型进行了精细的有限元分析,最小单元边长为0.2mm,节点总数59546个,单元总数为57150个八节点等参块体元。计算结果与实际符合得很好,改进后的涡轮已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12.
本文介绍了电接触理论、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以及导电膏的机理——油封作用、去膜作用和隧道效应。在电接触连接处以涂敷导电膏取代镀锡,能明显降低接触点的能量损耗和温升、减少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13.
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过渡工程施工工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双胜 《铁道工程学报》2003,(4):105-110,118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既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改造过渡工程施工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施工工艺流程、过渡方法及施工设备、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及劳动组织等,对既有电气化铁路进行增建二线和提速扩能改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14.
本文综合考虑齿轮的主要误差,计算了其初始接触区域,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15.
对我国长隧道的电力牵引27.5kV50Hz电磁场的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实测和论述,其均值电场强度为2.01±1.01kV/m,磁感应强度为0.21±0.23mT,人体感应电流为17.18±9.51μA,各项指标均以接触网下及复线钢轨间的强度高,两侧人行道低,且比隧道外明显降低,各点3项指标均值均在我国及国外规定或建议容许值之内,为全面制订长隧道运营维护方面的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16.
对城轨接触网双线同时架设过程中的双线张力和弛度相同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在铁科院城轨实验线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17.
高低电压隔离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低电压隔离数据传输系统的发射机、接收机原理及系统结构,分析了接收机的信噪比和灵敏度,给出了实验运行结果,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可有效隔离27.5KV高电原,满足检测车的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818.
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总体设计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从明确弓网系统及接触悬挂评价标准入手 ,通过对秦沈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的分析和总结 ,确立高速接触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接触网是通过与其接触线相互摩擦运动的受电弓向电动车组或电力机车受流 ,弓网间稳定、良好的功率传输是实现高速行车的关键。为了衡量弓网间的受流质量 ,首先应确定对弓网关系进行评价的标准 ,而接触悬挂的评价标准则用于悬挂参数的确定。所选悬挂参数能否满足弓网间受流标准的要求并是否为最佳 ,需要通过计算机仿真或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高速接触网的设计要体现安全、可靠和免维护性。因此 ,精确设计的概念应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819.
CCD技术在非接触式角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用CCD非接触式角度测量法测量机、船之间的方位关系进行了研究。对达到的精度以及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该方法的误差分析有详细的理论推导及公式证明。就实际的应用环境,对采用CCD法进行角度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也作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820.
道路滑坡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COSMOS/M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详细介绍了滑坡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二次开发程序实现有限元模型建立、边界条件处理以及滑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计算中首次采用硬弹簧和软弹簧描述滑坡体滑动面接触摩擦模型,考虑滑动面上出现裂纹后应力释放与应力重分配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应力、应变、位移分布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计算出滑坡体稳定安全系数并进行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更接近滑坡体实际受力状态,滑坡体稳定安全系数更符合实际情况,并可通过滑坡体内部拉应力区分布找出滑坡体的薄弱部位,判断滑坡趋势,从而有效指导滑坡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