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6篇
  免费   777篇
公路运输   3059篇
综合类   3862篇
水路运输   2981篇
铁路运输   1370篇
综合运输   76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64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716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887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半约束模型试验技术,对一条高速船在规则波中随浪和斜浪工况进行了流体动力系列试验,以探讨航运的安全性,验证作用于船体上波浪力的估算方法。对每次试验,以波动方程的形式采用数值估算方法确定环绕船模的波浪运动的时间历程。并用同样的方法从测量数据中提取垂荡和纵摇与模型测量运动,一阶波导纵荡、横荡作用力和首摇力矩。因此合理比较理论计算的波浪力与力矩的时间历程成为可能。这表明SSPA海事动力学的研究所(MDL)模型试验设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测量,与所述计算方法结合起来可用来验证理论计算和建立半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Patanker求解紊动输运方程标准的SIMPLEC计算程式,对小尺度丁坝绕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取得了与水槽试验一致的流速分布结果。为了探讨大尺度水域紊动量K、ε壁面边界条件的给定,本文将水槽看成是一种比尺模型,将水槽试验流速分布按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准则延伸到大尺度水域,并以此研究k—ε模型模拟大尺度回流的置信水平。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紊动量壁面边界条件,该模型对大尺度回流计算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孔祥柏  应强 《水运工程》2006,(12):15-18
简述整治建筑物的壅水及其机理,归纳出局部水头损失壅水的通用公式。将丁坝工程壅水区分为床面摩阻损失增大壅水和局部水头损失壅水2部分。在ΔFr>0的模型中,采用换算式ΔZp=ΔZm.hλ,定性地说是偏大的。可采用换算式Δhfp=Δhfmhλ。而丁、潜坝局部水头损失的壅水,则应采用hjp=Δhjmλu02。  相似文献   
14.
15.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Mapping QTL of Dynamic Trai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ynamic traits are those that change with time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fe or other quanti-tative factor (e. 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These traits also are called infinite-dimensionalcharacters by Kirkpatrick and Heckman[1]andfunction-valued traits by Pletcher and Geyer[2], be-cause they can be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someindependent and continuous variables. Dynamictraits are collected at many time points during thecourse of life. Therefore, studies of dynamic traitsare regarded…  相似文献   
16.
江淮气旋大风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气旋大风预报研究的结果表明:气旋大风的预报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南下造成地面加压与气旋东移造成地面降压,这两个因素所造成气压梯度发展变化地以预报。还介绍用天气学原理建立的大风预报模式,以及用数理统计方法判别有无强风的预报,经过历史拟合和试报,在预报气旋大风中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舰船模块化设计中信息集成化的数据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产品集成信息模型的基本框架和用STEP标准建立构件模型和装配模型的方法,并以球面隔壁为对象给出构件模型和装配模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Benthic community patter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Northeast Water polynya (Greenland) during the summers of 1992 and 1993 to elucidate to what extent the bottom fauna is influenced by the dynamics of the overlying water. Five different fractions of the benthos (foraminiferans, nematodes, polychaetes, peracarid crustaceans, and epibenthic megafauna), ranging in average adult body size over 6 orders of magnitude (from about 100 μm to about 10 cm), were sampled quantitatively at 69 stations in water depths from 40 to 515 m. Total abundances of nematodes, polychaetes and peracarid crustaceans were found to be primarily correlated with parameters characterizing the potential benthic food supply (water column pigment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sediment bound pigments and sediment biological activity), whereas abundances of foraminiferans and megabenthos were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seabed properties. Four benthic zones were distinguished by separately analyzing the faunistic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ive community fractions for Ob Bank, Western Westwind Trough, Eastern Westwind Trough, and Belgica Trough. This pattern was shown principally to reflect pelagic regimes differing in surface water hydrography, ice cover and euphotic productivit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synoptic study of several benthic community portions spanning such a range in sizes and life styles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polar shelf ecosystem.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bundances as well as composition of Arctic benthos a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mesoscale pelagic processes, and thu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the benthic-pelagic coupling in high latitude seas.  相似文献   
19.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问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斌  程惠尔 《中国造船》2006,47(4):44-50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和PSR(一次表面回热器)的结构特点,导出回热器冷热流体和固体问壁非稳态温度变化的微分方程式;利用直观的流动扰动因子M修正传热系数k,研究热流体进口温度和流量发生阶跃变化时PSR的响应时间;还分析了PSR传热波纹板片的数目,1、几何尺寸及通道波纹形状对温度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SR的固体壁面时间常数远小于板翅式和管壳式换热器,因此这种轻重结构的先进换热器响应特性明显优于常规热交换器,特别适用于那些要求机动多变、反应灵敏的舰船和车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