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39篇
综合类   46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A rigid body model to represent a side impact crash is constructed using five degrees-of-freedom (dof) for the vehicle and three dof for each occupant in the vehicle. Nonlinear stiffness and damping elements and the presence of physical gaps between several components make the model highly nonlinear. The model is validated using experimental crash test data from a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database. To simplify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process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at each stage, a two-step process is adopted in which the vehicle is first assumed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occupants, and its model parameters are identified. Subsequently, the parameters in the occupant models are identified.

The active set method with a performance index that includes both the L2 and L norms is used for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 challenge is posed by the fact that the optimisation problem involved is non-convex. To overcome this challenge, a large set of random initial values of parameter estimates is generated and the optimisation method is applied with all these initial conditions. The values of parameters that provide the minimal performance index from the entire set of initial conditions are then chosen as the best parameter values. The optimal parameters values thus identified are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tch between the model responses and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sensor signals from the NHTSA crash test.  相似文献   
132.
结合海马A平台车系在C-NCAP中的表现,同时考虑侧面碰撞胸部及腹部的得分状况,合理运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对侧面耐撞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使该平台车型在C-NCAP碰撞标准四星的基础上提升到C-NCAP五星,同时更大程度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33.
车体结构正面碰撞的加速度与乘员损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实际的碰撞加速度曲线的特点,建立“尖顶等效方波”模型,研究尖顶等效方波的特征参数影响人体损伤响应的规律,从而指导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4.
使用ADMAS/View创建汽车模型及路缘石模型,在80 km/h车速下对不同模型路缘石以不同角度进行模拟碰撞试验,拟分析汽车运动速度和轨迹参数的变化,从而得出最优化路缘石.仿真结果表明:汽车在80 km/h速度下以不同角度发生碰撞时,RA3型路缘石的安全性能优于H1型、R1型和F1型.  相似文献   
135.
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乘员伤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假人伤害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10个车型正面碰撞试验结果,得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头部、胸部和大腿等部位的伤害特性。  相似文献   
136.
构建了带假人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多刚体和有限元耦合计算模型,根据欧洲座椅法规ECER17的规定,模拟正面碰撞后排座椅安全性台车试验,对座椅骨架冲击强度和假人动态响应等进行了CAE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7.
为合理确定港珠澳大桥护栏的防撞性能,结合香港、澳门、内地规范,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港珠澳大桥护栏的碰撞条件.该文介绍了其试验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按内地规范规定确定的18 t大客车以80 km/h速度20°角碰撞条件组合,偏于安全且更符合大桥实际交通流特性,防撞等级达到国内规范规定的最高等级SS级520 k...  相似文献   
138.
该文介绍了一套安装拆除简单、快捷且可以方便调节模板高程与线形的稳定的模板安装支设系统。其模板支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保证高架桥梁现浇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质量的关键。该技术成果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9.
参照ECE/R66法规和我国GB/T17578-1998法规中的相关试验要求,建立了某6120型高床大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和带蒙皮的整车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车身立柱变形量和能量吸收情况两项指标,对比分析客车蒙皮对侧翻碰撞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客车蒙皮在侧翻碰撞仿真分析中对车身前后端立柱的变形量影响...  相似文献   
140.
在前期研究中对下肢长骨和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模型进行了全面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行人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定义了各组织间的接触。依据更符合实际行人事故中膝关节载荷特点的生物力学实验,对膝关节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态四点弯曲和动态三点弯剪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膝关节模型的生物力学响应与实验结果吻合,能较好地反映膝关节的损伤和动力学响应,具有较好的生物逼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