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181篇
综合类   112篇
水路运输   112篇
铁路运输   82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raditional finite element (FE) methods are arguably expensive in computation/simulation of the train crash. High computational cost limits their direct applications in investigating dynamic behaviours of an entire train set for crashworthiness design and structural optimisation. On the contrary, multi-body modelling is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low computational cost with the trade-off in accuracy. In this study, a data-driven train crash modell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 multi-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of train set crash without increasing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This is achieved by the parallel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which is a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that extracts useful patterns of force–displacement curves and predicts a force–displacement relation in a given collision condition from a collection of offline FE simulation data on various collision conditions, namely different crash velocities in our analysis. Using the FE simulation results as a benchmark, we compared our method with traditional multi-body modelling methods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our data-driven metho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ver traditional multi-body models in train crash simulation and runs at the same level of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如何辨认地铁轻轨中常用的整流变压器的接线组别以及二十四脉波的整流原理,并且论述了一种较为简洁接线组别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列车在高速会车时产生的空气压力波会给交会车辆的侧窗造成很大的冲击,有可能出现破窗事故,给乘客和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基于三维、非定常两方程湍流模型,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某型地铁车辆与不同型号的铁路高速列车(CRH380A、CRH2、CRH3型)交会时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侧窗上的会车压力波变化曲线。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铁列车与铁路高速列车的交会过程中,地铁列车所受到的侧力远大于高速铁路列车所受到的侧力,交会产生的瞬变压力波对地铁列车侧窗的影响也更大。当地铁列车与CRH380A型高速列车交会时,与其和其它两种型号的列车交会相比,地铁列车侧窗所受到的压力波幅值最小,而当地铁列车与CRH2型铁路列车或CRH3型铁路列车交会时,地铁列车侧窗所受到的压力波幅值均较大,其波动的峰峰值也更大。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在频域内精确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响应,研究提出基于实测振动传递特性的人工单点列脉冲激励预测方法。应用人工单点列脉冲激励获得传播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采用振动传递转换公式将其转化为地铁列车运行时的振动传递特性;结合已建立的实测振源数据库,预测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响应。以地铁15号线望京站—望京东站区间的地表振动预测为例,采用该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链式衰减预测法分别预测该区间地表预测点处的振动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受振目标测点的频谱、1/3倍频程谱、Z振级等指标,并可实现多点同步、精确的振动响应预测;与其他2种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预测精确度高、预测频带宽、受振目标针对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地铁隧道修建前后对重点受振目标的频域内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根据滑差矢量控制原理,将一恒转差控制的电流型逆变器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改进成为滑差矢量控制系统,并用一台单板机控制.为消除脉动转矩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系统在低频时以 PWM 方式工作.文中还给出了当逆变器由一种工作方式向另一种工作方式转换时,为保证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的相位不发生跳变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运用流动分析软件即可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7.
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SBP、DBP和PP高低与冠脉病变支数、记分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①高SBP组[≥140mmHg(1mmHg=0.133kPa)]和高DBP组(>81mmHg)较低SBP组(<140mmHg)和低DBP组(≤8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不稳定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低。②高PP组(≥50mmHg)较低PP组(<5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UA和AMI比例差别消失,多支血管病变多。结论与高SBP组和高DBP组的临床表现不同,高PP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而患UA和AMI的比例与低PP组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8.
主动脉夹层在磁共振T1W/TFE脉冲序列中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T1W /T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检查 ,观察主动脉夹层在T1W/TFE序列中的图像表现。方法  2 0例经CT及超声证实为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进行主动脉斜矢状位T1W /TFE序列和横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的磁共振成像 ,观察T1W /TFE序列显示动脉夹层的信号变化。结果 采用T1W /TFE序列不仅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斑片和真假两腔及夹层的起点和终点 ,还可显示主动脉内膜破口和假腔内血栓。结论 T1W/TFE序列可获得良好的主动脉夹层影像 ,其图像的对比度高。与SE序列配合应用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高频交流脉冲密度驱动系统并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效率高的特点,系统的仿真研究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0.
��ͨ�¹����ˡ��ﳵ�˺����г��׾�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抛物体研究进展,包括行人、骑车人和自行车模型。对各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沿进行了论述。本文作者利用PCCrash建立虚拟仿真碰撞试验场,对应不同车辆类型,分别建立了车辆—行人侧面碰撞、后部碰撞,刮擦碰撞和自行车/骑车人仿真抛距模型。传统的抛距模型中,车辆在发生碰撞时通常会采取制动措施,本文对车辆不采取制动的碰撞形式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建立了车辆行人高速碰撞模型,上述工作对车辆行人事故再现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