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65篇
公路运输   459篇
综合类   248篇
水路运输   129篇
铁路运输   289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陈野鹰  牟萍 《水运工程》2018,(1):112-116
山区河流河窄水急,通航枢纽施工导流河道缩窄率可高达60%~70%,对施工导流期的泄流能力与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很大。根据流路阻力系数与过流能力成反比和能量方程等水力学原理,选择河岸切嘴顺坡、清底整平河床的方法,有效降低河道形状阻力,减小过流糙率系数,提升河道泄流能力;采用降低缩窄河底高程、增加过流断面的方法,减小流速、提升最高通航流量;采取延伸导流河底高程变化点至纵向围堰上下游端点外与缓和斜坡连接床底的方法,降低过水断面变率、减小过流卡口河段的壅跌水高度、平顺水流,实现改善通航条件的目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对于增加缩窄河道泄流能力、提升最高通航流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航道疏浚施工项目LYG-302-H1.1标段施工过程中,绞吸船多次发生堵管现象,影响施工效率。为避免事故频繁发生,通过整理事故多发地土质资料,分析土层特性及堵管原因,对此类难挖地段的土质指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绞吸船施工难挖地段土层分布不均匀;同一高程下,黏土层中含有黏质粉土和砂质粉土,且混有离散的钙质胶结物;标贯击数大于20击。  相似文献   
993.
当盾构近距离穿越邻近隧道时,由于存在既有隧道的刚度约束,隧道周围土体的破坏模式会受到既有隧道影响。考虑盾构近距离穿越紧邻已有隧道的特殊施工形式,构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盾构处于不同位置时其开挖面失稳破坏形态、开挖面支护压力与盾构掘进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隧道上方地表沉降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盾构近距离穿越紧邻隧道时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变化模式,并对相关参数的敏感性进行验证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的存在使得破坏区域受到抑制,沿开挖方向两滑动面不对称,靠近既有隧道的滑动面张开角比另一滑动面张开角小;随着楔形体倾斜角增大,相同内摩擦角条件下的开挖面支护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盾构掘进产生的土拱效应和盾构开挖面上方既有隧道的刚度约束,随着内摩擦角的不断增大,开挖面支护压力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抛物线形变化;相同参数条件下,盾构在黏性土层中掘进时,由于黏性土层中产生的土拱效应较弱,所需提供开挖面稳定的支护压力略大,开挖面支护压力较盾构在砂性土层中掘进时略大,随着埋深比的增加,维持盾构开挖面稳定的极限支护压力逐渐增大,且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相应增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盾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杨家松 《隧道建设》2020,40(1):83-89
为解决单线铁路隧道Ⅳ、Ⅴ级石质围岩采取常规微台阶爆破开挖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广运用微台阶法,在总结常规微台阶 爆破开挖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实际调研、理论分析等手段,提出台阶尺寸拟定的基本原则,建立维护微台阶稳定的精准爆破 设计体系,开发“W型”爆破网络、研制可缩式轻量化带滑移装置作业平台,形成了新微台阶带仰拱一次爆破开挖技术。 通过中老 铁路友谊隧道工程实践的验证,该工法既可避免常规微台阶爆破开挖存在的缺点,又能大幅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和工程进度,可实 现施工管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995.
白东锋  荆玉明  薛普恒 《隧道建设》2020,40(Z2):122-127
为获得盾构切除桥梁桩基后残桩对管片的竖向荷载及残桩的承载力,评估切桩后桥梁和盾构隧道结构安全,开展残桩对管片作用力的计算分析。首先,分析盾构切桩后残桩对管片作用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桩长减短、施工扰动及桥桩竖向刚度变化等。然后,在考虑这些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建立残桩承载能力和所受竖向荷载计算公式,并以具体工程为例进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 本工程残桩承载力无法满足所受竖向荷载,需进行残桩周围地基加固;通过对地基注浆加固计算,残桩承载力可满足竖向荷载,能够保证管片和上部桥梁结构安全。最后,根据理论和实例分析,提出减小残桩对管片受力影响的施工控制措施,包括减小施工扰动、提高桩侧摩阻力及加强管片配筋和螺栓强度等。  相似文献   
996.
某半潜式平台立柱与浮箱间的8个大肘板需要在坞修中拆除并更换新的大肘板,通过结构有限元方法可以分析大肘板拆除过程的安全性,但在坞修中平台外部载荷和支撑条件的不确定性为建立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带来困难。文章针对一处大肘板,提出了一种应力释放局部切割流程和应力监测方案,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应力释放过程中大肘板及附近8个关键位置的应变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采用Mises屈服准则计算得到局部切割过程中各测点的相当应力,分析了局部切割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特点。分析得到切割前8个关键位置的初始应力状态,为有限元模型提供校核依据,最终获得了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切割方案安全性和分析新大肘板初始应力状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于少辉  高毅  李洋  程鹏  王全胜 《隧道建设》2019,39(3):451-458
基于采用盾构或顶管建造的跨度在10 m以上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建筑结构与机械化建造相互协调配合的角度,将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归纳为矩形隧道全断面建造技术、大断面分部掘进技术、建筑分部群洞技术、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4种类型,分别介绍这4种类型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的工法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要点和工程实例。最后,基于工程背景,秉承工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提出以适用为根本,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为基础,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的创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8.
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受力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得到的频率值换算为力值或应变,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对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围岩压力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平稳变化3个阶段,三台阶七步开挖的施工工法决定了相同里程先开挖一侧围岩压力明显大于后开挖一侧; 2)钢拱架呈现三维受力状态,相邻2榀拱架间轴力以受压为主,支护结构的完整程度以及与混凝土的协作关系直接影响轴力变化情况; 3)拱脚应变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上台阶和仰拱底部附近。  相似文献   
999.
以贵阳东站S1、S2线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小净距变截面隧道横向扩挖施工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支护结构变形、受力特性和施工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并就地质强度指标及支护参数进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横向扩挖关键步序为临时竖撑的拆除,初支受力最危险时期出现在分段拆除临时支撑的阶段,最不利受力点位于拱顶及左拱脚处;当围岩岩...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结合某拱桥止推墩基础施工实例,阐述了采用“排桩+冠梁+内撑”复合支护模式的深基坑桥梁基础施工方案,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了“排桩+冠梁+内撑”复合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及基坑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复合支护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