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194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16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为分析液压控制回路设计对绞吸挖泥船柔性钢桩缓冲系统的影响,利用AMESim液压仿真对缓冲系统的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控制回路中的蓄能器数量,阻尼阀(插装阀)的弹簧刚度、阻尼孔直径和阀芯半锥角会影响系统的缓冲能力,不同的设计可造成定位桩载荷差异,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02.
以某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为例,通过在桥塔与主梁之间设置液体黏滞阻尼器,把地震作用下桥梁纵向的位移和内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改变阻尼参数C和α,对此桥纵向的地震位移和内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规律总结。比较发现,当阻尼系数C越大或阻尼指数α越小时,此桥纵向的地震位移和内力反应就越小。其中C取3500左右,α取0.3时,塔底地震弯矩降幅达40%左右,主梁地震位移降幅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03.
公交专用道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途径,确保了公共汽车的真正优先。该文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设置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着重从道路的等级和道路服务水平两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道路的等级和服务水平指标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无信号交叉口的许多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流有关.左转车流与对面方向直行车流存在冲突,也和与之相交道路的直行和左转车流相冲突.在无信号交叉口处适当地设置左转专用道,能有效地减少冲突,减少因左转车干扰而产生的延误,运用交通流理论、概率论和排队论知识,研究了在无信号交叉口处是否应设置左转专用道,设置左转专用道时的服务水平,左转专用道的设置与所考虑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等,并建立了相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粘滞阻尼器参数对大跨度桥梁抗震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流体粘滞阻尼器的力学特性,以荆岳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附加非线性粘滞阻尼器对大跨度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阻尼器布置位置对减震效果的影响,并与不设阻尼器情况的地震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通过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纵向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关键部位的位移,改善结构构件的地震力;减震效果取决于阻尼器参数;同时,设置阻尼器避免了相邻主梁可能发生碰撞引起的结构损坏。  相似文献   
106.
精镗孔液膜阻尼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精镗孔采用液膜阻尼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更换轴套的宽度和液膜间隙得到了同尺寸的阻尼器,并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阻尼器结构尺寸,提高加工质量,最佳减振效果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07.
以新型刚构连续梁体系铁路矮塔斜拉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黏滞液体阻尼器对结构纵向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从结构的减震效果及便于阻尼器的局部连接构造设计角度出发,对非线性黏滞液体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和阻尼指数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并探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频谱特性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黏滞阻尼器的力学参数,刚构连续梁体系铁路矮塔斜拉桥具有显著的减震效果,但减震效果受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影响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8.
隧道工程中,纵向连接筋多为焊接或者插入式连接,但纵向连接筋对隧道支护性能影响尚不明确,没有相关试验分析。基于此问题,按照初支二衬联拱隧道新型支护体系,设计采用不同纵向连接筋形式初期支护构件,采用MTS大型拟动力加载系统进行室内加载试验,对采用纵向连接筋构件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纵向连接筋在初期支护中稳定型钢、参与结构受力,加强隧道支护承载能力及抗变形能力,提升隧道整体性、稳定性;(2)纵向连接筋插入式连接在提升构件承载力及抗变形能力要优于焊接连接,该影响主要体现在加载后期;(3)该试验对比了几种不同纵向连接筋构件受力及变形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可确定纵向连接筋最优设置形式,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总段异地总组在船坞搭载时呈现开口偏小,而对C/D型总段回厂无余量搭载有较大影响的吊运次数与海运无法改变的问题,从工艺角度对其实施过程采用分段制造阶段与总组阶段的反变形加放,通过采用反变形加放的实施应用,可有效规避C/D型总段回厂船坞搭载的变形,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船坞搭载效率。  相似文献   
110.
液压减振器动态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全新的数学模型描述液压减振器的阻尼力,建立完整的液压减振器数学模型。模型含有8个参数。这些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可以完整描述如第1阻尼系数、泄载点以及第2阻尼因子等减振器外特性曲线。同时,这些参数直接反映减振器液压阀的结构配置和阻尼特性之间的关系。这种液压减振器动态数学模型,可为改进和优化减振器性能提供有效的数字设计工具,适用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深入研究。该模型在专业实验室进行了充分的验证试验。试验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