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公路运输   174篇
综合类   166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15篇
综合运输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沥青混合料两种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歇尔击实法和旋转压实法2种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材料选用、矿料合成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验证试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了2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差异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设计结果的经验关系。SMA设计实例初步显示:以体积分析和旋转压实法设计SMA沥青混合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根据特立尼达湖沥青的性能,并结合广西的气候和交通特点,对33%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BLSMA-16的配合比和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在矿料级配设计过程中,采用贝雷设计方法对BLSMA—16的矿质混合料进行优化设计,确定出了满足各项技术要求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然后据此矿料级配和最佳油石比,拌制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两种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一步验证了33%TLA改性沥青混合料BLSMA—16的优良路用性能和33%TLA掺量的合理性,为广西地区将TLA改性沥青应用于路面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3.
超薄沥青混凝土不同配合比设计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建峰  汪辉  杨伟华 《公路》2007,(11):168-172
超薄沥青混凝土由于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如何进行超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8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各种性能指标与油石比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最佳配合比设计,而且有试验作为验证,为超薄沥青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4.
依据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研究骨架密实型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性能。沥青混合料采用30号硬质沥青,填料全部用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与国内常用的沥青混凝土(AC)路面相比,其性能有明显改善。提出了供工程使用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相似文献   
1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我国高速公路常用的承重结构层,由于水泥用量不合理、施工工艺不科学,新建基层常常出现开裂情况,进而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采用新水泥碎石混合料CBG-25断级配设计理论,计算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并通过不同级配和水泥剂量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级配和水泥剂量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实体工程实施效果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现场施工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16.
分别对细、中、粗3种不同的SMA级配,采用SGC设计方法与马歇尔设计方法,设计出SMA最佳沥青用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SGC设计方法确定的SMA最佳沥青用量比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有大幅度减少,其原因在于当采用SGC旋转100次成型混合料试件时,其压实功显著大于马歇尔双面击实50次成型的混合料试件,而我国目前的施工条件在路面难以达到相应的压实条件,易出现空隙率偏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我国采用SGC进行SMA混合料设计时,对美国的规范进行修改,降低旋转压实的次数以适应我国的施工条件。  相似文献   
117.
简要介绍了间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两种压实工艺以及压实度的过程控制方法;通过试验段分析了混合料在两种压实工艺作用下的压实效果;总结了适用于间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18.
针对传统半刚性路面基层刚度过大、容易诱发各种早期破坏的问题,采取了柔化半刚性基层的方法,即合理地降低基层的模量。一方面,这样并不会降低路面的结构承载力;另一方面,基层模量与沥青混凝土面层模量的合理匹配,使面层内的剪应力和层底拉应力均控制在较低的应力水平,避免了早期损坏的发生。同时,结合国道主干线渝湛高速公路高桥~遂溪公路的建设,系统地提出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指标,对于国内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道路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分析了粗颗粒粉煤灰路堤在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计塑性变形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采用室内试验与试验路场地验证的方法,对3种能够最大程度上利用细颗粒粉煤灰的基层混合料(灰土稳定粉煤灰、二灰、二灰土)进行了全面路用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交通重复荷载下粗颗粒粉煤灰路堤累计塑性变形量明显小于一般性粘土路堤,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路堤工后不均匀沉降对上部路面结构的影响;细颗粒低活性粉煤灰在水泥早强剂激发下形成的灰土稳定粉煤灰基层材料,不仅体现了良好的室内强度特性,同时在试验路路况评定中也表现了比二灰、二灰土基层试验段良好的路用性能。研究成果为低活性粉煤灰的整治利用提供了方向,并为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0.
潘健  陆文学 《公路》2003,(4):90-93
京沪高速公路某路段上面层在保持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改性沥青,提高了沥青的路用性能。改性沥青混合科配合比设计、施工装备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是提高改性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证,其中尤以改性沥青的制备、配合比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及骨科的加热温度和压实成型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