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0篇
  免费   231篇
公路运输   2469篇
综合类   2718篇
水路运输   183篇
铁路运输   120篇
综合运输   18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99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案选择的特性,使用群决策理论的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决策组成员意见的集合,得到了各成员动态权重,减少主观误差,提高决策方案结果的客观可靠性。通过案例,将措施费用、行车特征、技术因素、施工因素等作为目标层,对4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措施。案例结果证明群决策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为选择合理的养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结合机理探寻、试验分析和对大量实体工程检测数据的提炼集成,系统研究了道路混凝土外分层与内分层结构,建立起混凝土分层结构模型及评价方法。建议采用密度变异性和吸水率变异性指标评价道路混凝土外分层和内分层结构,为工艺控制道路混凝土内、外分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无接缝、平整、行车舒适、噪音低以及振动小、易于养护等优点,使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我国国内公路面层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好的结构形式。但是如果施工中不能按照施工工艺严格的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则很容易导致路面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这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还影响影响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4.
宋建民 《交通标准化》2012,(19):107-108
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桥梁单板受力情况越来越频繁,通过对单板受力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5.
周军 《交通标准化》2013,(18):15-16
公路路面施工质量和行车舒适性主要通过公路路面摊铺平整度来反映。通过对公路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公路路面摊铺平整度的方法,可为相关公路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是我国用于公路路面铺设的典型材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施工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为了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地下排水深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消除"城市看海"现象,采用调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调研国外城市排水深隧建设的成功案例,借鉴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我国城市排水深隧在规划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建设模式。主要结论如下:1)深隧规划必须坚持雨污分流原则,防涝标准应设为百年一遇;2)深隧层位应建于地下30~50 m的位置,隧道管线应布设在城市易涝区,并且将修建深隧、改造浅管和清淤河道衔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洪排涝系统,让深隧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才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3)排水深隧要注重防水设计,防止雨水污染地下水;4)为提高深隧的经济效益,应将深隧与地下快速路的规划结合起来,功能上多样化。  相似文献   
78.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十四讲——隧道涌水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制定隧道控制地下水对策的基本观点:既要考虑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也要考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指出控制地下水的对策必须符合3个条件:1)确保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地开展;2)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3)以合理的工费和工期来实现。隧道涌水视其发生位置、涌水量、发生时期、涌水量的历时变化等是各种各样的,应对隧道涌水进行合理分类,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介绍了日本统计的地质构造和涌水现象的分类。涌水处理应达到3个基本目标:1)确保隧道施工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可以接受的渗漏水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对周边环境"可接受干扰"的条件下进行;2)二次衬砌原则上不承受水压作用,不得已时把水压控制在二次衬砌容许的范围内;3)运营中的隧道洞内不能成为地下水流经的通道,隧道衬砌背后必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不易堵塞的、通畅的排水系统。达到上述目标的基本方法是:充分利用和提高围岩的隔水性能,合理地处理好"排"与"堵"的关系。针对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经验和措施。1)一些国家的指南、标准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分级,认为涌水量≤2.5 L/(min·m)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一般的线状流水、经常涌水可以用自然排水法排水;而针对突发大量涌水,则需要采取特殊的地下水对策予以解决。2)按照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隧道可分为3种情况:1衬砌不承受水压,即所谓的完全排水型隧道;2衬砌承受全部水压,即所谓的非排水型(防水型)隧道;3衬砌背后设置注浆域,分担衬砌承受的水压,衬砌只承受部分容许的水压。从目前的隧道设计实际来看,在山岭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1,在城市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2,在高水压和突发大量涌水的极端情况下采用方案3。介绍了日本、美国的设计经验。3)我国铁路隧道采用把地下水引入隧道,再从洞内两侧边墙附近设置的排水沟排出地下水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冻害的地区,更不可取。在国外,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铁路、公路隧道基本上是把中央排水管设置在仰拱内或仰拱下方,而在隧道两侧只留有用于排出流入隧道内的雨水或隧道清洗水的排水沟;因此,建议立项研究取消洞内排水沟,设置中央或两侧脚部排水管的问题。最后指出,实现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我们尚需努力,特别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尚需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才能解决。在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认真的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79.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复合梁试件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沥青混凝土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特性及其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梁模型和实体桥面铺装模型中的沥青铺装层表面的受力状态相同,变化趋势一致,采用试验可控性较好的复合梁试验能够模拟不同结构组合的桥面铺装层受力特性,为大跨径桥梁桥面铺装层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许涛 《北方交通》2008,(3):99-100
对概率论中的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将此方法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单点合格率的检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