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1篇 |
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41篇 |
综合类 | 150篇 |
水路运输 | 323篇 |
铁路运输 | 484篇 |
综合运输 | 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现行规范中有关圆形顶管井基坑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平面弹性支点法,考虑到三维空间下环形基坑支护结构的拱效应和周边土体的土拱效应,平面计算结果较实际偏于保守.为此,基于强度折减法,通过建立圆形顶管井基坑的二维、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得到了基坑安全系数和变形量,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在深径比h/r>0.9时,坑底土主要产生隆起变形;当深径比h/r小于0.9并逐渐减小后,坑底出现圆弧滑动面,土体破坏呈整体滑移模式;在三维模型下,围护结构的拱效应阻隔了坑边超载对圆弧滑动面分布的影响,周边土体的土拱效应减小了地表沉降量和围护结构变形量;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基坑安全系数是规范方法中坑底抗隆起安全系数的2~3倍. 相似文献
872.
某纯电动汽车加速至 70 km/h 出现的啸叫问题,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通过整车主、客观测试评价,锁定啸叫来自电机电磁 6 阶噪声。对此噪声产生的机理分析,通过模态试验、半消声室测试等手段,确定其机理为电机定转子同轴度偏差导致气隙磁密不均引起的强迫振动,从而导致电磁 6 阶振动在 450 Hz 处峰值凸出,并通过控制器上盖共振将 6 阶噪声进一步放大。为有效解决电磁 6 阶噪声问题,从噪声源头和传递路径两方面,实施了电机定子加工工艺优化和控制器上盖优化措施,经半消声室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为后续纯电动汽车电驱总成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873.
为预测侧向加载工况驱动桥轮毂轴管的应力分布,针对轮毂轴管进行了受力分析,建立了力学模型,并综合几何和力学分析,确定了轴承滚动体与滚道之间的接触载荷;将该载荷以线载荷的形式施加到轴承内圈滚道上,建立了轮毂轴管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了轮毂轴管的应力分布,并基于定性、定量方法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轮毂轴管有限元建模方法较简化方法,获得的应力分布更为合理,较大的应力位于结构刚度变化大的区域,即螺纹根部、轴承安装轴颈圆角、轮毂轴管根部圆角,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轮毂轴管设计。 相似文献
874.
875.
挖入式港池基坑止降水对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托卡塔尔多哈新港项目,通过对该挖入式港池深井降水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对地下水流向和井间距、井深及井径等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76.
877.
针对铁路车辆车轴超声横波检测时的缺陷定位误差进行分析,试验对比了13mm×13mm和22mm×25mm2种晶片尺寸的轴用横波斜探头,发现K值测量的偏差是造成超声横波检测车轴时缺陷定位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此改进了轴用横波斜探头零点校准和K值测试的方法,提高了缺陷定位精度,同时推荐选用晶片尺寸为18mm×18mm或22mm×25mm的轴用斜探头。 相似文献
878.
879.
双护盾TBM在均质硬岩中具有掘进速度快,开挖和支护同步进行等特点,但遇到软弱围岩和断层破碎带时极易出现卡机现象。以陕西省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为例,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卡刀盘问题,介绍TBM设备主驱动系统工作状况,对性能参数进行分析验证,提出性能提升改进方案,改进后TBM对地层的适应性大幅提高,未再出现卡刀盘现象。该改进案例可为今后TBM设备表现出对地层不适应而进行设备再改进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80.
当金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单线单洞特长隧道,面临隧道勘察选线、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通风、深竖井施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以及低氧环境下施工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结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特长隧道的设计全过程,对特长隧道的勘察设计进行全方位介绍。针对当金山特长隧道\"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两低(气温低、气压低)\"的地域特点,以及\"三长(单面坡长、独头通风距离长、反坡排水距离长)\"、\"两多(断层破碎带多、不良地质多)\"、\"两大(埋深大、水量大)\"等工程特点,对\"钻爆法、TBM法、钻爆法+TBM法\"3种施工方案进行系统的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大型机械配套的钻爆法施工方案。最后对单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1)特长隧道选线时重视物探技术;2)处理好勘察与设计的关系;3)高海拔特长隧道应加大机械化施工;4)特长隧道应充分发挥平行导坑的作用;5)重视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