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6篇
  免费   101篇
公路运输   1053篇
综合类   501篇
水路运输   669篇
铁路运输   1274篇
综合运输   10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rformance aspects of in-wheel motor vehicles and various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control direct yaw moment while turning. However, while these controls significantly enhance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 the additional power required to control vehicle motion still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This paper constructed new formulae of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irect yaw moment alters the cornering resistance and mechanical power of all wheels based on a simple bicycle model, including the electric loss of the motors and the inverters. These formul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an actual test vehicle equipped with in-wheel motors in steady-state turning. The validated theory was also applied to a comparison of several different driving force distribution mechanism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innate mechanical power.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小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HEV)行驶状况(道路坡度和整车载荷)变化难以有效识别,导致驱动系统控制策略不能有效满足驾驶员意图问题,以混联式HE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小波滤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行驶状况辨识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确立了优化目标函数,其次研究了基于小波滤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原理,最后进行了行驶状况粒子群智能算法辨识试验。在采集实车数据的基础上,对实车数据进行小波滤波,并运用行驶状况辨识方法对道路坡度和整车载荷进行了辨识,并对辨识结果进行小波滤波,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整车载荷辨识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为2.71%,道路坡度辨识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为3.85%,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高速运行动车组车体悬挂设备振动疲劳损伤问题,以某型动车组车顶净水箱吊装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名义应力法对吊装结构的焊缝部位进行疲劳强度评估.根据EN 12663标准确定净水箱的工作载荷工况,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各工况下结构的振动响应,并基于BS标准计算了焊缝疲劳评估点的寿命.假定各载荷工况出现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构造了工作载荷历程,采用Fe-safe软件对焊缝的疲劳寿命进行了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均表明:焊缝1与焊缝2寿命最低,是结构最易发生疲劳破坏的位置;焊缝位于筋板表面的焊趾寿命低于位于主支撑板表面的焊趾寿命.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大型船舶电力系统的特点及其日益突出的暂态稳定性问题,开展了适用于船舶电力系统的方法研究。结合船舶电网拓扑结构自身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大扰动下暂态稳定分析的船舶柴油发电机组的动态等值模型、推进电机及其螺旋桨四象限工作特性等值模型。以船舶电网轴线为界,将系统等效成两机模型进行时域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能量函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船舶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混合分析法。该方法即可定量描述系统暂态稳定性及其稳定裕度,又可直观地在线监测系统各状态变量的动态过程。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冰区航行船舶电力推进轴系机电耦合的扭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螺旋桨桨叶与冰块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立单冰块对螺旋桨扭转振动的激励函数;同时建立机电耦合振动数学模型,推导得到机电耦联动力学方程,研究电机电磁激励力对扭转振动的影响。以3500吨科考船电力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冰载荷激励力和电磁激励力对轴系扭转振动进行分析,为复杂的船舶电力推进轴系在冰区航行时的振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惠飞飞  杨锋 《船电技术》2015,(12):36-40
短路电流不断增大,采用限流的方式进行短路保护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使用PTC元件进行限流保护是一种新型的保护方式,具有可恢复性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且对于大电流的分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该文对现有限流保护技术进行总结与比对,对PTC研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阐述罗列现有PTC种类以及适用用途,并对其耐压大电流冲击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其全文进行总结,给出限流应用PTC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7.
船舶电力推进负载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何琪 《舰船科学技术》2015,37(2):128-131
首先对船舶电力推进负载模拟系统的原理进行数学上的理论证明和推导,然后建立电力推进螺旋桨负载模拟系统,最后通过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控制算法,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模拟系统所采用的模拟原理和方法的合理性。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的电气传动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某型船用高温风机电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手段研究其通风冷却系统,对该船用高温风机电机通风冷却风道的流场与电机外壳表面的温度场开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风冷却风道的流场分布和电机外壳表面的温度场分布,并对电机外壳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电机通风冷却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文章结合在造项目船的作业情况,对船舶电气舾装件的安装、电缆敷设的工艺应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提高电装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简化集油工艺、降低工程投资,对于外围油田的低产、油气比高以及原油凝固点较低的油井,通常应用树状电加热集油工艺,其中电加热保温管道是该工艺的关键部件和设施。传统的电加热管道存在着接头数量多、过热烧损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行。文中设计一种可更换电伴热体的新型伴热保温管道结构,使电热体接头数量显著减少,实现了不开挖更换和修复伴热体,延长了管道整体寿命,增强了电加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