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3篇
  免费   336篇
公路运输   2201篇
综合类   1870篇
水路运输   1480篇
铁路运输   1416篇
综合运输   24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53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54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51.
The aim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is the licensing of one million electric vehicles (EV) in Germany until 2020. However, the number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EVs) today still is just above 25,000.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deciding against an EV, but especially low battery ranges as well as too long perceived charging duration inhibit the usage of an EV.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se two reasons on the decision to purchase an EV, a novel charging technology is established. The rapid-charging technology enables the user to recharge the battery to 80% of its state of charge (SOC) within 20–30 min.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echnology’s impact from (potential) user’s perspective, users and nonusers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were questioned about the perceived additional value of public rapid-charging infrastructure b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trip purposes and running comparisons to regular charging options. 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d perceived value especially for trips with leisure purpose, considering their share of all trip purposes in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MiD 2008.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licensed EVs in Germany, the study’s results also suggest further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rapid charging which might influence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the technology and consequentially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an EV.  相似文献   
152.
通过在某高速公路特殊路段采空区治理中首次使用“混凝土墩柱式支撑”方法的施工,该方法对于埋深较浅、顶板较好、存在有明显空腔且充水的采空区治理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3.
高校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弱化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与用户需求存在着差距,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特色信息数据库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开展特色服务,是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4.
文章针对广西交通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现状,分析了建设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必要性,阐述了交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创新点及主要内容,指出该共享平台的建设可改善和提高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质量及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55.
合理设置高速公路收费站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车道数量,对高速公路通行效率至关重要。针对目前路网中ETC与MTC (Manual Toll Collection)车辆混行的情况,考虑ETC的普及率,结合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和排队论方法,建立基于双层规划模型的高速路网ETC车道优化布设方法。上层模型以车辆总通行时间最小为目标,优化设置进出收费站的ETC车道数量;下层模型为多用户路网均衡模型,反映ETC和MTC车辆的路径和收费车道选择行为。下层模型通过设计收费站的等价拓扑结构,表征收费站的车道使用规则及车辆的收费车道选择行为,并采用排队论方法估计ETC和MTC车道的收费排队时间。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主动集的启发式算法,利用参数二进制与拉格朗日函数法确定迭代下降方向,解决了下降方向与步长难以计算的问题;通过内嵌优化函数的方式,保证在主动集转化过程中上层约束均不会失效,且避免了迭代过程中的模型解退化问题。基于上海市绕城高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ETC普及率的提升,收费排队时长按照负指数趋势下降;与按比例布设ETC车道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最高可降低57.4%的收费排队时间,且该方法可以避免ETC车道布设过多对于MTC车道通行能力挤压造成的负面效果。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高速路网ETC车道的布设,提高路网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6.
路桥桩基混凝土施工中,为了保障灌注桩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准备工作及施工工艺的重视。通过对混凝土及其施工质量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混凝土在路桥桩基施工中的配合比、泵送等,并阐述了路桥桩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7.
结合南方地区填石路堤施工,通过填石路堤试验段研究,介绍了填石路堤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并通过沉降差检测分析,说明了沉降差作为填石路堤质量控制指标的可行性,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寇伟 《山西交通科技》2011,(4):64-65,82
结合临吉高速公路S12合同段瓦窑岭隧道的瓦斯地段施工技术,从超前探孔、瓦斯监测、开挖支护及初衬等方面阐述了瓦斯隧道施工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9.
钱七虎 《隧道建设》2017,37(3):251-263
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是制约隧道安全高效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实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首先要提高地质预测预报技术水平及其信息化程度。1)介绍我国复杂不良地质隧道超前预报的方法进展及其应用,包括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断层破碎带超前预报、城市地铁溶洞和孤石等探测的进展及应用等;2)介绍我国隧道岩爆监测预警方法及其应用,预报清楚之后就要加强安全风险过程监控;3)介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物(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监控最新进展,包括安全风险实时感知系统和实时预警系统;4)指出隧道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盾构施工的分析与控制研究以及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0.
袁浩峦  李云涛 《隧道建设》2017,37(Z2):254-259
汕头市苏埃通道南岸明挖隧道位于海域围堰内,围堰内上软下硬的特殊地层给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的泥浆护壁、成槽造成极大的困扰。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前期主要采用"抓—冲结合"成槽工艺;在淤泥层、砂层、全风化岩层采用液压抓斗成槽机直接成槽;在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层采用冲击钻机冲孔、修槽成孔工艺。单元槽段成槽时一般完成1个槽段需要20 d以上,最长1个槽段达40 d,严重影响工期进度。为了改变地下连续墙施工状况,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在旋挖钻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钻头设计为牙轮钻钻头,对强、中风化岩层钻孔取芯,通过组合使用"成槽机+冲击锤+旋挖钻(牙轮钻)"后,实现了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的极大提升。经过成槽施工方案比选、入岩墙深设计优化、孤石破碎和基岩处理工艺探讨,顺利完成了该基坑工程,积累了在该类上部淤泥下部基岩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