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63篇
水路运输   45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储运系统于2011年3月启动,理解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战略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理解对储备点、承储企业和储运方式选择的原则,理解相关政策,是落实国家应急煤炭储备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对相关单位具有指导性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2.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毕业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消极就业心态。在外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就成了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文中试从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心态入手,分析在新形势下高职大学毕业生出现的不良的就业心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高职大学生调适自已的心态,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33.
大学生就业——高校的责任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高校扩招,解决的思路应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空间、产与学、就业激励机制以及学校与市场对接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34.
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深化高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对高职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就业教育弊端日益凸显,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分析,认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并就高职院校如何从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提出了五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5.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入,高职院校毕业就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这就使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6.
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物流信息模式。其核心因素就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介绍了其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平台的功能。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及对港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的对策分析,提出了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如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8.
D.H.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两性观上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独到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劳伦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社会现实的不断反思.劳伦斯的两性观亦以"两极平衡"思想为哲学基础,认为理想的两性关系是实现了"两极平衡"的关系.本文试从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两极平衡"思想与劳伦斯的两性观,以及劳伦斯"两极平衡"思想形成的社会根源三个方面,就劳伦斯的"两极平衡"思想及其在他的两性观上的反映展开讨论,从而揭示劳伦斯及其作品中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39.
为控制路桥沉降差和台后地基的工后沉降,沧黄高速公路桥头地基设计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加土工格栅处理的方法。同时,为降低桥头地基的荷载和基础应力,减少沉降并增加填料的密实度,台背回填采用液态粉煤灰填筑。路面处理设置桥台搭板,这样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上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至刚性桥台上,使车辆通过时的跳跃现象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40.
The contribution by women to fisheries economies globally continues to be overlooked, in part, because “fishing” is often narrowly defined as catching fish at sea, from a vessel, using specialized gears. Both men and women are involved in fisheries, but often in different roles and activities. Fisheries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policy have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direct, formal, and paid fishing activities—that are often dominated by men, ignoring those that are indirect, informal, and/or unpaid—where women are concentrated. This has led to a situation where men's and women's contributions to fisheries are not equally valued or even recognized and has resulted in women being largely excluded from fisheries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ere, we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s by women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of five globally significant marine fishing countries—Mexico, Peru, Senegal, South Africa, and Vietnam. These countries each have strong links between livelihoods and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 yet represent different ge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governance contexts. Through a synthesis of existing data, case studies, and consultation with local experts, we found that the contribution by women to the fisheries of these five countries is substantial. However, this investigation also revealed major gaps in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inequalities in the fisheries sector and the need for better gender-disaggregated data to inform fisheries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