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59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1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空气发泡法研究发泡温度、入射气体压力和流量以及吹气头往复运动频率对铝熔体泡沫生成量和熔体表面气泡尺寸的影响,分析了气泡尺寸对其内部气体压强和发泡工艺参数对铝熔体泡沫生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熔体泡沫生成量随射入空气P1V1值的增大而增加.当P1V1从5.7 MPa·cm3/min增加到7.2 MPa·cm3/min,铝熔体表面的气泡半径尺寸由6.93 mm增加到7.46 mm,铝熔体泡沫的生成率从3 210 cm3/min增加到4400 cm3/min.当入射气体P1V1为5.67 MPa·cm3/min时,发泡温度由620℃升高到640℃,气泡半径由3.57 mm增大到3.66 mm,泡沫生成量由288 g增大到2 978 cm3/min.  相似文献   
42.
为克服泡沫半衰期测定过程中无法施加压力及读数误差等问题,自主研发了泡沫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由泡沫生成模块、压力条件下泡沫衰变细观图像采集模块及泡沫半衰期测定模块等组成,可同时测定压力条件下泡沫衰变过程中的平均半径及溶液析出量半衰期.使用该系统测定了不同试验压力(0、50、100、150、200 kPa)及不同泡沫剂体积...  相似文献   
43.
当前,高等级公路的交通特点已逐渐向多轴次、重轴载、高轮压发展,致使路面结构较易产生剪切破坏。泡沫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柔性基层材料,其抗剪性能方面的研究目前甚少。通过单轴贯人试验,着重研究集料级配、水泥含量、沥青含量、养护条件、温度变化5个因素对泡沫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级配对泡沫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有不同影响;水泥可提高泡沫沥青混合料早期强度,但亦会增加基层刚度;沥青含量在合适范围内时,沥青越少其抗剪强度越大;养生过程是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快速增长的过程;泡沫沥青混合料温度敏感性较高,随温度上升其抗剪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4.
分析了在泡沫金属基柴油机微粒过滤器的设计中,泡沫金属过滤体的横截面积、厚度、平均孔径等因素对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排气背压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多维拟合法找出了各因素对排气特性总的影响规律,采用最优化决策有效减少试验次数,从而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试验表明,当过滤体的横截面积为150 cm2,厚度为100 mm,孔径为1.5 mm时,过滤效率达到86.4%,排气背压低于0.2 kPa,此时系统过滤性能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5.
刘恺  吴卫国  邱斌 《交通科技》2010,(2):109-112
在VA One软件平台下,分析了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的密度、孔隙率及厚度对其吸声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某30m级内河巡逻船具体部位铺设所选吸声材料,进行仿真比较,得到了较好的吸声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46.
采用数值模拟描述气泡在铝熔体中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水模拟和铝熔体发泡实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参数及聚乙烯醇水溶液物性对浸没孔中气泡形成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个出气孔的入射空气流量(0.156~0.468 L/m in)与出气孔直径(0.2~0.3 mm)增大时,气泡尺寸从2.41 mm增大到3.2 mm;当出气头的锥角(0°~45°)和熔体黏度(3.57~10.25 mPa.s)增大时,气泡尺寸从2.38 mm减小到3.29 mm.另外,随着气泡长大,出气口处气液界面的接触角逐渐减小;出气头锥角越大,生成的气泡脱离时间越早.数值模拟获得的气泡尺寸与水模拟和铝熔体发泡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7.
聚氨酯泡沫合成轨枕最早配合直线电机牵引系统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国内获得广泛研究和应用。对比分析国内合成轨枕的技术发展历程和国外、国际相关合成轨枕技术标准,并调研合成轨枕在国内的应用进展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主要表现在:横向阻力偏低,部分道钉孔失效或涂层破损;这些问题可通过产品结构改进及安装维护方案优化进行解决。结合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需要,及聚氨酯合成轨枕产品性能特点和市场现状,提出聚氨酯合成轨枕产品在我国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8.
从热管的吸液芯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出发,分别对以铜材泡沫金属和丝网为吸液芯的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两种热管的工质都为质量浓度为1%的Al2 O3纳米流体。试验结果显示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在等温性、换热系数和传热极限等方面都要比丝网吸液芯热管更好,泡沫金属吸液芯热管的传热性能要优于丝网吸液芯热管。  相似文献   
49.
张成 《铁道建筑技术》2009,(1):54-56,68
通过对现有EPB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泡沫系统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详细的改进设计思路与措施,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土压平衡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发生堵塞的概率,提高了盾构的掘进速度,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基于显式有限元的高速列车吸能装置吸能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能装置是提高高速列车耐碰撞性能的关键部件。首先阐述了金属切削数值仿真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的本构模型、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切屑与刀具的接触和摩擦等。然后利用显式有限元仿真了薄壁结构被轴向切削时刀具的前角、切屑的厚度和宽度等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提出薄壁结构轴向切削吸能和轴向压缩吸能的组合作为吸能装置的吸能原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吸能原理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碰撞能量耗散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