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54篇 |
免费 | 69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67篇 |
综合类 | 1752篇 |
水路运输 | 1204篇 |
铁路运输 | 957篇 |
综合运输 | 3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4篇 |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312篇 |
2019年 | 178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65篇 |
2014年 | 423篇 |
2013年 | 338篇 |
2012年 | 405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座椅刚度和阻尼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座椅的乘坐舒适性。采用CAE技术,对某中型卡车司机座椅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并对座椅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参数进行动力学优化,优化后座垫上的加速度峰值大幅降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平顺性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座椅结构在各种车速下,总计权值明显低于原结构。摸索出了一条运用CAE技术对机械式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65.
基于台架试验数据,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某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瞬态过程喷油参数与性能的近似高精度模型,基于此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瞬态过程喷油参数分别进行离线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目标优化确定的燃油消耗率(BSFC)、NO_x比排放量和颗粒质量(PM)比排放量的优化极限分别可达180.23g/(kW·h),8.92g/(kW·h)和0.011 8g/(kW·h),相对原机可降低多达4.5%,34.0%和37.3%。双目标优化的Pareto解集表明,相比于同时优化BSFC和NO_x比排放量,BSFC和PM比排放量更容易同时得到优化。采用权重因子适应度函数的三目标优化结果对应的BSFC,NO_x比排放量及PM比排放量分别为184.70g/(kW·h),12.62g/(kW·h)和0.012 2g/(kW·h),较原机分别降低2.1%,6.6%和35.3%。改进优化模型后,性能优化Pareto解集对应的BSFC和PM比排放量水平都非常接近其优化极限,但NO_x比排放量相对其优化极限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66.
基于小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HEV)行驶状况(道路坡度和整车载荷)变化难以有效识别,导致驱动系统控制策略不能有效满足驾驶员意图问题,以混联式HEV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小波滤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方法。首先建立了汽车行驶状况辨识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确立了优化目标函数,其次研究了基于小波滤波和粒子群算法的HEV行驶状况辨识原理,最后进行了行驶状况粒子群智能算法辨识试验。在采集实车数据的基础上,对实车数据进行小波滤波,并运用行驶状况辨识方法对道路坡度和整车载荷进行了辨识,并对辨识结果进行小波滤波,结果表明,试验工况下整车载荷辨识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为2.71%,道路坡度辨识的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为3.85%,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68.
结合传统设计方法和现代优化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原设计中装载机不能满足平移性和自动放平性的问题;在用作图法确定铰接点大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连杆机构参数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新机构能满足平移性和自动放平性要求。该方法对类似的机构优化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在高桥墩桩基屈曲能量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兼顾结构稳定、强度和经济性的优化模型,并应用优化算法中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法,进行优化设计探讨,同时给出优化设计算法流程图,编制了相应的优化计算程序;为了解桥墩高度、轴向荷载、地基比例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对于高桥墩桩基屈曲的影响,结合优化设计模型进行了因素分析,探讨了参数变量对目标函数最优值的影响规律和程度,比较结果说明,在进行高桥墩桩基的屈曲受力分析时,高桥墩的大变形影响不容忽视;而一般在工程设计中,可考虑将桩周土体和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强作用作为设计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0.
应用拓扑优化理论,采用简化的假定条件,基于应变能最小即刚度最大原理,对路桥过渡段路基加固体的结构布置形式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荷载模式、填高、加固长度和面积等因素对最优拓扑图形的影响,得出了路桥过渡段路基加固体的最优布置方式。拓扑优化结果表明:路桥过渡段路基加固的不同区域对结构刚度的贡献排序为,固定端附近区域-中间偏上区域-中间偏下区域-路基顶面远端区域;上长下短的倒梯形布置形式的结构刚度最大,其抵抗地基沉降变形的能力最强,表明目前桥头常用的倒梯形布置形式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路基加固体底面布置长度应不小于2 m,由下向上斜率应缓于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