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篇
  免费   26篇
公路运输   442篇
综合类   147篇
水路运输   325篇
铁路运输   110篇
综合运输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根据高压共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的结构,建立计量阀的比例电磁铁及液力阀的仿真计算模型,利用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比例电磁铁的工作特性,比例电磁铁结构、材料等因素对比例电磁铁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形状节流孔液力阀的流通特性。结果表明:在理想工作气隙内,电磁吸力与激励电流成正比;在允许的设计范围内,比例电磁铁定铁端部的锥角越尖锐越有利于提升其电磁吸力的水平特性;比例电磁铁理想工作气隙的长度随定铁锥面的长度增大而增大,而电磁吸力随定铁锥面的长度增大而减小;在一定的衔铁长度内,比例电磁铁的电磁吸力随衔铁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三角形节流孔的计量阀比圆形和矩形的计量阀流量控制性好。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高压共轨高压泵进油计量阀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高负荷下应用米勒循环提升高压比汽油机热效率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高负荷工况下应用进气阀早关(EIVC)或者迟关(LIVC)技术实现的米勒循环进行仿真计算,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比较分析两者改善高压缩比增压直喷汽油机热效率的机理。结果表明:几何压缩比的增加提高了发动机的理论热效率,但由于高负荷时的爆震限制使油耗恶化了1.9%;米勒循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爆震倾向,与原发动机相比,采用EIVC与LIVC策略燃油经济性的分别提升2.4%和3.0%;对比分析EIVC与LIVC对汽油机热效率的影响发现,LIVC策略能使燃烧相位更加优化、缸内燃烧更为充分,使得其燃油改善效果好于EIVC策略。  相似文献   
93.
为降低HCNG发动机NOx排放,采用负阀重叠EGR策略,利用AVL-Fire软件对HCNG发动机不同进气门开启角(θIVO)下的进气过程和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采用负阀重叠前后发动机缸内EGR分布和燃烧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负阀重叠EGR策略下,排气门关闭角(θEVC)固定为340°曲轴转角不变,当θIVO为380°曲轴转角时,既可避免发生回火又能保证一定的进气量及充气效率;采用负阀重叠后,在压缩冲程后期,缸内EGR率呈梯度分布(靠近火花塞位置EGR率较低),更有利于着火及火焰传播;采用负阀重叠可降低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最高温度,但会减少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降低发动机功率;通过负阀重叠实现内部EGR可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着火困难,燃烧速度变慢;提高点火能量可缩短着火落后期和燃烧持续期,加快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94.
增压汽油机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的压力波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台架试验数据校准了增压直喷汽油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应用校准后的模型研究了低速(1 500r/min)全负荷工况不同排气歧管长度下排气阀口与涡轮机入口处的压力波动特性,并对压力波动形态与低速增压压力的建立、瞬态响应、缸内充气效率等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排气歧管结构形式下,在低转速宜采用较短歧管,从而有望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和扭矩;相继工作的气缸不宜在涡轮机前共用一根排气总管,否则容易引起废气倒流,而且歧管越短倒流越严重;排气歧管中的压力波在传向涡轮机入口过程中被"均值化",不能充分应用排气压力波动效应来提高低速扭矩和改善增压延迟。  相似文献   
95.
采用CFD方法,建立了由阀体和阀体内的流体组成的负压式EGR阀的流固耦合传热仿真模型,进行了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共轭传热仿真。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在上阀体设计冷却水道,有助于改善阀体的换热状况,能很好地满足安装在上阀体的密封环以及其他附件工作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96.
提出了一种可编程压电式电气比例阀方案,构建了系统的动态非线性数学模型,从而对其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系统一系列实验得出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该结论为压电式电气比例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7.
陈杰 《中国水运》2007,7(2):49-50
此文通过对H轮副机机损的故障分析,阐述了由于气阀机构的磨损而发生故障的机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8.
41CASESREPORTOFCLINICALAPPLICATIONOFMITRALVALVERECONSTRUCTION(李兆志)(黄庆恒)(耿希刚)LiZhaozhi;HuangQingheng;GengXigang;(DepartmentofC...  相似文献   
99.
王冬捷  于群 《世界海运》2004,27(6):42-43
本文详细分析了某船主机气动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水阻试验站内燃机车排气噪声的分析 ,充分吸收阻性和抗性消声结构的优点 ,设计了阻抗复合式排气消声器 ,其中抗性部分是双节内插管扩张室结构 ,阻性部分为吸声片、吸声材料和微穿孔板。通过阻性和抗性部分的优化组合 ,达到最佳的消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