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篇 |
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09篇 |
综合类 | 170篇 |
水路运输 | 104篇 |
铁路运输 | 183篇 |
综合运输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在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具体桥梁施工案例,概述了大跨度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针对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3.
上跨市政桥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因其具有突出的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以贵阳市某桥的支架施工为例,对上跨市政桥梁的现浇连续梁桥支架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旨在使该技术更加完善、有效。 相似文献
84.
孙晓杰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9,7(2):23-25
由于弯梁桥的挠曲变形比一般相同跨径的直线桥大,且受弯矩及扭矩的共同作用、内梁和外梁受力不均等诸多问题困扰,使弯梁桥的设计存在一定难度。结合新疆某实际工程,从弯梁桥的跨径布置、截面选择、支承方式等方面,对小半径弯梁桥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认为曲线梁桥采用整体性好、抗扭刚度大的就地浇注的连续箱梁比较好,最好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弯梁应在腹板侧面布置较多受力钢筋,除布设抗剪钢筋外,还要配置较多的抗扭箍筋。 相似文献
85.
以主跨420 m的万州长江大桥作为原型,进行了大跨度活性粉末混凝土拱桥试设计的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高强度和高性能,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更薄的截面形式,有效地减轻拱圈的自重,从而使主拱圈在自重作用下的内力降低,施工难度也随之降低.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大跨度拱桥中的应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6.
针对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弯扭耦合导致结构线形施工控制异常复杂的问题,在总结曲线刚构桥线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恒载零弯矩的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系统和具体实现措施。为验证所提措施的有效性,以曲率半径1 200 m、主跨80 m的江西会昌九岭高架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对不同曲率半径下增加预应力束或临时斜拉塔辅助合龙实现恒载零弯矩的措施与传统设计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增加预应力束,或者临时斜拉塔辅助合龙可大大减少结构的竖向位移、横向位移和扭转位移,可以简化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87.
缆索支撑体系桥梁已经成为大跨度桥梁结构形式的首选。但作为柔性体系,其易发生变形和振动也是值得深入考虑的问题。分析了缆索支撑体系桥梁主要构件风致振动的现象和本质,提出了抗风措施,并探讨了今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在建立超低频接收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对超低频接收信号误码率性能进行了分析。将小波降噪算法应用于超低频噪声处理中,通过Monte Carlo计算机仿真试验,对基于小波降噪和传统数字滤波的方法对模拟的超低频接收信号进行噪声处理,并对降噪后的误码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小波降噪的方法对超低频接收信号进行非线性噪声处理,比传统数字滤波的方法能带来更高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89.
张永利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12,(1):68-70
针对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问题,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和微台阶留核心土法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条件,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在控制围岩变形及地面沉降方面优于三台阶法,且产生的围岩塑性区较小,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在施工进度、资源利用、造价、工序转化及施工难度方面具有优势。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仅在围岩具有自稳能力并且可以机械开挖时,可以优先采用微台阶留核心土法,其它条件下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相似文献
90.
在悬索桥施工过程中,索塔偏心调整是保证结构的受力状态和线形与设计一致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施工调整上述偏心的方法各有差异,张拉锚跨丝股法作为一种新的悬索桥施工方法与传统采用预偏主鞍,在施工过程中顶推主鞍的方式不同.通过对澜沧江大桥施工及设计的分析研究,对张拉锚跨丝股法架设悬索桥的施工过程及施工控制的内容和参数进行了介绍,并提出根据施工控制条件制定详细的锚跨丝股张拉过程的循环条件,以此保证结构各构件在施工中是安全的及成桥时能达到设计位置.最后对锚跨丝股分两批张拉进行施工控制模拟,并得出锚固丝股张拉批次越多,张拉次数就会增长的越快等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