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7篇 |
免费 | 23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11篇 |
综合类 | 763篇 |
水路运输 | 507篇 |
铁路运输 | 555篇 |
综合运输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7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214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228篇 |
2009年 | 171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201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06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简易机场道面结构的疲劳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简易机场的合理道面结构, 依托陕西西安、湖南耒阳的室内外试验段, 利用直径30cm刚性承载板模拟机轮荷载圆, 使用反力架、千斤顶及疲劳试验机, 通过人工和机械定点重复加载模拟飞机通行, 研究了薄层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细粒土基(垫)层道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推荐道面结构早期承载能力较高, 在60d龄期内, 整体回弹模量为200~300MPa, 弯沉小于1mm; 此时道面可承受飞机荷载几万至十几万次的起降通行而不破坏, 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推荐道面结构的疲劳特性可以满足简易机场的应急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52.
螺旋桨负载模拟是舰船电力推进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文中利用双馈电机四象限运行以及通过转子侧控制能降低变频器容量的特性,提出了双馈电机能量反馈系统模拟螺旋桨负载特性的方案.采用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双馈电机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实现不同工况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转矩响应迅速、准确、稳定,采用矢量控制的双馈电机能量回馈系统具有良好的四象限负载特性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53.
结合九乡河大桥扩建工程,探讨了桥台处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着重研究了桥台处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的破坏成因。分析表明,伸缩缝锚固区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桥台的不均匀沉降,采用文中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正确地模拟伸缩缝处混凝土的破坏,从而明确破坏机理,并为此类旧桥加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铁路车辆编组连挂中车钩缓冲装置冲击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车辆编组连挂时的平稳性,保证所运货物的完整无损,通过对铁路车辆编组连挂时车钩缓冲装置的冲击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编组连挂时的缓冲装置的力学模型,对模型分析解微分方程得出位移时间曲线、加速度时间曲线以及加速度峰值,从而得出编组连挂的最大加速度与车钩系统的阻尼有关。 相似文献
55.
针对现代工业大型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其进行建模比较困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神经网络进行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方法.以凝汽式汽轮机调速系统中的转速传感器为例进行了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给出了仿真实现结果,并加以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传感器的故障诊断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
57.
在对干道车流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差分近似代替微分的方式对传统的交通流流体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改进;并且用准冲击波分析方法对干道行程时间和干道行程车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以满足快速预浏的要求,为城市干道交通流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8.
何锦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Z1):109-111,124
在定义特色生物资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并以四川省攀西地区为例,完成了攀西地区特色生物资源的调查,提出了生物资源开发的产业战略、时序战略与机制战略. 相似文献
59.
依托南大梁高速公路复合式路面试验段, 测试了不同糙化界面的露骨率和构造深度, 并钻取芯样进行45°剪切试验。结合45°剪切试验测试结果与层间剪切过程力学特性, 将层间剪变特性曲线划分为弹性阶段、破坏阶段、剪切强度衰减阶段和残余阶段, 采用界面构造深度、剪切强度峰值、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和残余剪切强度等指标评价层间剪变特性, 分析了界面糙化方式、防水黏结材料类型和用量、温度和加载速率对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凿毛界面构造深度(1.17mm) 大于喷砂界面构造深度(0.37mm), 结合不同糙化界面下剪切过程的层间力学特性差异, 凿毛界面较喷砂界面所成型复合试件具有更优的抗剪性能; 防水黏结材料相同时, 凿毛界面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0.19~0.79mm) 较喷砂界面(0.16~0.33mm) 更大, 且防水黏结材料对残余剪切强度和剪切强度峰值的影响大于层间剪切强度峰值对应层间相对滑动位移的影响; 整体而言, 温度对层间剪变特性影响显著, 5℃时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40℃时的7.0~10.0倍, 测试条件对层间剪切强度影响较大, 50mm·min-1加载速率时测试层间剪切强度峰值为5mm·min-1加载速率时的1.9~3.5倍。可见, 凿毛糙化方式更有助于提高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切强度, 且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变特性需采用多指标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60.
对世界各国地铁钢轨波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其普遍性与时间集中性,及其与曲线、轨道结构、车辆及其他因素相关性等典型特征,并对其分类方法、形成机理和治理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研究结果表明:钢轨波磨普遍存在于地铁与有轨电车线路中,在新线开通初期与线路改造初期最为严重;一般而言,相对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波磨最为普遍,低轨侧波磨波长短,幅值大,但也有例外,部分大半径曲线及直线上也有分布;波磨的波长特征和发展速度与轨道结构密切相关,轨道结构及部件不匹配时,易出现快速发展的波磨;车轮踏面廓形、轮对定位、悬挂刚度与簧下质量等车辆结构参数会对波磨萌生、发展与表现特征产生影响;波磨的产生还可能与钢轨材质、牵引和制动、运行环境、湿度及摩擦因数有关。地铁钢轨波磨的形成机理主要基于轮轨系统共振、轮轨黏滑(摩擦自激)振动、钢轨振动波反射等理论,对波磨形成过程的纵向动力学影响与系统非线性因素考虑不完善,关于黏滑自激振动与轮轨负摩擦特性对波磨影响的认识还不统一,难以解释直线以及曲线高低轨波磨特征的差异等,对波磨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理论上的主动预测和试验验证;各国主要以钢轨打磨来控制波磨发展,通过调节轨道结构、运行环境,采用钢轨吸振器和轮轨摩擦调节装置,以及优化车辆设计等主动措施来控制波磨的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未来应针对车辆-轨道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实际运行工况下的轮轨微观接触行为和黏滑自激振动特性,开展车辆-轨道系统的轮轨动态磨耗演化仿真,掌握地铁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和关键因素影响规律,提出控制地铁钢轨波磨的主动措施和轮轨匹配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