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篇
  免费   75篇
公路运输   377篇
综合类   290篇
水路运输   75篇
铁路运输   121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基于一维蠕变试验成果,并借助Kelvin流变模型建立了能同时考虑时间-应力-应变三者互动的Kelvin-双曲线经验模型.通过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压实黄土随时间增加,应变逐渐增大,应变速率逐渐减小,呈衰减型发展的蠕变特性.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填土荷载分级施加、前后两级荷载施加的时间间隔及填土层的厚度等问题,在做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2.
路堤软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军  孙亚琦 《公路》2004,(5):10-13
详细分析了路堤软基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筋处理路堤软基采用承载力分析模式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83.
防洪堤局部堤线下基础原是水坑 ,经处理后筑堤 ,大堤建成后堤坡侧滑移 ,堤顶裂缝。本文分析其原因及采用水泥喷粉桩进行处理加固的情况。  相似文献   
584.
杨莹 《水运工程》2012,(2):97-102
对连申线如皋段航道整治工程不同航段的护岸结构进行多方面研究分析,结合护岸形式的优缺点以及单位造价,经过经济比选,推选出最优方案,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了物质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5.
三峡库区岸坡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岸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中,控制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岸坡岩性组合特征、岩体结构类型和岸坡结构类型.它们的组合构成了岸坡的基本地质模式,并且组合类型通常决定了岸坡的稳定状况及主要变形破坏方式和规模.本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岸坡的工程地质岩组和岸坡结构类型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三峡库区岸坡类型划分的分类方案,为三峡库区的岸坡破坏模式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6.
根据《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 1999的规定,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5085 1999中钢管砼压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计算公式可靠指标β值都在4 2以上,满足GB/T50283 1999的要求,可供公路工程钢管砼构件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87.
顾帅 《水运工程》2012,(6):192-195
通过对围堤施工情况跟踪及监测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抛石围堤施工期间的位移、沉降规律。施工过程中控制加载速率及分层加载高度,每次加载均在达到设计要求的恒载时间及监测数据稳定后进行,并采取减小分层加载厚度、堤身两侧反压同步施工、镇脚石施工及时跟进、尽可能延长恒载稳定时间等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88.
通过对轻质材料之一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分析、结构形式的选定和具体施工工艺的介绍,确认其具备填筑路堤的材料性能,对减少工后沉降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这种材料填筑台后路堤是解决桥头跳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89.
桩网支承路基力学性能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桩网支承路基三维模型,分析桩间距、桩帽尺寸、软土层模量、下卧层模量和格栅模量等关键参数对桩网支承路基沉降、桩土应力、垫层上方应力、加筋网垫承担的应力、桩土荷载和格栅拉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土差异沉降受软土层模量影响最大,路基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即"土拱"效应,加筋网垫承担的竖向应力随下卧层模量、软土层模量和置换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格栅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两桩帽间格栅竖向变形近似呈悬索形状,上层格栅受到的拉力约为下层的0.4倍。  相似文献   
590.
韩义涛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44-48,65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拟在高速铁路的土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由于高速铁路的轨道要求有更高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因此本文从车辆-轨道耦合大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土路基与刚性基础的过渡区段的动力特性,以期为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段模型,编制了动力学仿真计算程序,对过渡段的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 研究结论:在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区段,轨道基础刚度差产生动力作用不是很大,但钢轨挠度变化显著;差异沉降对轮轨系统的动力作用十分剧烈,考虑30mm/10m的差异沉降,车体加速度达到1.0m/s。时,接近舒适度管理目标值0.13g;随着速度的提高,动力作用加剧,当运行速度从250km/h提高到350km/h时,最大轮轨垂向作用力从92kN提高到104kN,而最大车体加速度从1.0m/s^2提高到1.4m/s^2,此时已经超过了安全限值;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宜以车体加速度为主,最大差异沉降为30mm的过渡区段,过渡段的长度可以设置在25—30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