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深长岩溶隧道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和隧道两侧壁将出现大量裂隙,裂隙在远场应力与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将发生扩张膨胀,使得通过裂隙的水流量增大并最终导致隧道发生大范围的突水突泥事件。受水压致裂技术的影响,一般认为裂隙内部水流作用的机制是由水力劈裂和水压扩径造成的。基于断裂力学和流体力学,在平面受力情况下求解含水裂隙发生劈裂破坏和压剪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值,并将两者进行比较后发现,同一裂隙发生水力劈裂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大于其发生压剪破坏所需的临界水压,得出压剪破坏是含水裂隙破坏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2.
为弄清酸雨与湿干循环共同作用对膨胀土裂隙发育的影响,以广西酸雨重灾区的百色原状膨胀土为对象,室内设置高清照相机观测记录经不同酸雨与湿干循环作用后试验土样的裂隙发展,用Image-Pro Plus(IPP)图像处理软件获取土体裂隙特征参数,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试验过程中土样的微结构及化学成分演变.据...  相似文献   
43.
地裂缝是近些年被国内外专业人士所认识的对于城市建设发展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地质灾害。对于正在大力兴修地铁的西安来讲,所面临的是目前世界上地裂缝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大的世界性难题。本文详述了地裂缝的成因与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对于地裂缝的处理措施,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4.
针对成功处理隧道围岩渗漏水和裂隙压力水的工程实例,以及闽北浦南高速公路香烛敦隧道开挖裂隙水和初支渗漏出水治理情况,阐述了工程隧道治水防、排、堵、截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5.
针对目前某高速公路建设中6m、8m板梁仍然采用的一些不合理设计,依据试验结果分析板底裂缝产生的原因,以达到保证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46.
铁路隧道大突涌水灾害一般认为发生于岩溶发育及断层构造带等易形成大型含水构造的地段,通过对宝兰客运专线麦积山隧道2号斜井的研究分析,普遍认为是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富水性相对较弱的花岗岩隧道中的突涌水现象。并在勘察施工过程中运用地质调查法、物探法、超前水平钻法等多种勘察手段,结合区域背景资料综合分析,总结出花岗岩的构造节理定向等距、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涌水量非线性变化、流态相对单一等特点及发育规律,并以此结论为基础论述突涌水防治措施方案的比选研究。最后施工验证了治理方案"顶水作业,辅助注浆封堵"的安全合理性。  相似文献   
47.
张旭富 《港口科技》2007,(12):33-34,37
阐述了门机门腿与上支承环焊缝经常性开裂的情况,分析了开裂的原因,提出了修复门机门腿与上支承环之间焊缝的建议。由此排除金属结构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8.
危岩主控结构面的冻胀力计算公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控结构面的形成和扩展是研究危岩发育机理的核心。基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弹性力学等理论,对冻融循环条件下主控结构面的产生和扩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主控结构面损伤扩展的条件,建立了冻结状态下作用在主控结构面上的冻胀力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给出了公式的运用方法,分析了影响主控结构面冻胀力大小的因素,为危岩发育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
从西安地铁隧道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箱型隧道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结构模型混凝土应变、纵向和环向钢筋应变、结构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以及宏观变形破坏现象表明:结构变形破坏不对称,随着沉降的扩展,首先发生扭转变形,然后发生弯曲和剪切变形破坏;衬砌环向裂缝主要分布在下盘区范围2.12D~3.81D(D为衬砌壁厚中心线高度1.18m)、上盘区范围0.85D~1.69D;纵向裂缝主要分布在下盘区范围1.19D~4.24D、上盘区范围1.27D~2.97D,下盘结构变形破坏较上盘结构严重;纵向裂缝为扭转变形引起、环向裂缝为弯曲变形引起、裂缝两侧错位由剪切变形引起。  相似文献   
50.
研究目的:通过对拟建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沿线地裂缝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地裂缝危险性指数,并进行危险性分区;以评价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危险性,指导工程的勘察设计。研究结论:根据危险性指数,按危险性大小将拟建工程沿线地裂缝发育的危险性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区。结果表明,现场确定的孙河、北甸、庙卷3处地裂缝均发育在地裂缝危险性大区,评价结果与实际较吻合,并有效指导了该工程的勘察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