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694篇
综合类   244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88篇
综合运输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增压柴油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IVECO索菲姆增压柴油机改装为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机电联合控制方式 ,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柴油机相比 ,动力性基本相同 ,排放烟度有大幅度改善 ,但CO ,HC ,NOx 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2.
利用高速摄影研究二甲基醚的喷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君  佐藤由雄  野田明 《汽车工程》2002,24(2):112-114,156
本文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压力室中,通过6孔电磁喷射器,研究了二甲基醚(DME)的喷雾特性。结果表明,二甲基醚的喷雾射程随着定容压力室内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喷雾锥角则随和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条件下,二甲基 喷射锥角大于 喷射锥角;喷雾射程则低于柴油的喷雾射程。Hiroyasu喷雾射程的计算模型,通过适当的系数修正可以用于DME喷雾射程预测,由于DME喷雾射程和着火延迟期都比柴油短,在屐机缸内着火时刻,柴油的喷雾射程约为DME的2倍,从高速摄影的喷雾影像中可以清楚的看到,DME的蒸发速度明显比柴油快。  相似文献   
83.
电控柴油喷射用电磁控制阀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系统地研究电磁控制阀动态响应特性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双向电磁控制阀,提出双点反馈的控制算法,并通过油泵台实验验证了该双向驱动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电控多点喷射汽油机燃油雾化和蒸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学模型 ,对多点电喷汽油机喷油过程中燃油的分布、燃油雾化和蒸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从而为电喷汽油机在动态工况下缸内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at)的精确控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5.
TJ376Q二气门汽油机准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夏利TJ376Q汽油机进气系统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涡流和滚流比,强化空气运动的结果有利于组织燃料在缸内的浓度分布,从而为在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稀燃烧打下基础;原发动机油器式供油系统被改为电控气道内燃油喷射系统。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两次燃油喷射技术。通过对这两次喷油时刻、喷油量的分别调节,在缸内形成精细分层的混合气即所谓准均质混合气,从而优化了油耗和排放指标,成功地在产品二气门汽油机上实现了稀薄燃烧。  相似文献   
86.
静电雾化技术在汽车节能降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燃油液滴的荷电方法,确定了使用浸润电极的强制荷电方法,设计了适当的荷电装置,在发动机稳流气流气道试验台上用SQ-Ⅱ型运动粒子瞬态激光全息测试仪对应用静电雾化技术改善雾化前后的雾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结果证明应用静电雾化技术可降低粒径,改善雾化均匀程度;CA6102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静电雾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发动机排放中CO、HC的含量,并可使比油耗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7.
祁东辉  张春化  边耀璋 《汽车工程》2001,23(6):401-403,388
利用CB366燃烧分析仪测录的液化石油气(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和原柴油机示功图,比较了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和原柴油机的燃烧特性及负荷对二者的影响,分析了供油提前角、掺烧比两因素对最高燃烧压力、燃烧放热率、着火开始时刻等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得出了有关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LPG/汽油双燃料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汽油机和在其基础之上改装成的LPG(液化石油气 )发动机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LPG主要优点是降低了CO和HC排放。但并不是所有结构的汽油机都有同样的改善效果 ,还取决于原机结构与LPG燃料特征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89.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关键技术和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和当前对该种发动机出了要求,认为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和控制好混合气浓度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其控制是在一定的喷油,点火控制策略下靠燃油射系统与缸内流场的合理匹配实现的,阐述了缸内直喷对上述两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并讨论了发动机排放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0.
利用发动机点火线圈次级电压作为脉冲电源,在发动机稳流气道试验台上模拟175单缸机的进气,用YSC-1型运动粒子瞬态激光全息测试仪折摄了燃油油滴带电雾化和不带电雾化的粒子全息图,经再现后得到实际的粒子图,编制了专用软件进行粒子图像处理和粒径统计分布,统计结果证明燃油油滴带电后粒子粒径约减少了3/4倍左右,改善了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