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244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184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Air quality inside transportation carriages has become a public concern.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campaign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mmuters’ exposure to PM2.5 (dp  2.5 μm) and CO2 in Shanghai metro syste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inside all the measured metro lines were observed at 84 ± 42 μg/m3 and 1253.1 ± 449.1 ppm,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in-carri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metro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entilation systems, out-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assenger numbers. The largest in-carri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at 132 μg/m3 and 1855.0 ppm inside the carriages equipped with the oldest ventilation systems. The aver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24.14% and 9.93% as the metro was driven from underground to overground. The average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17.19% and CO2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16.97% as the metro was driven from urban to the suburban area. It was found that PM2.5 concentra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on-board passenger number at a ratio of 0.4 μg/m3·passenger. A mass-balanc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82.
选取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的东环路站活塞风亭和塔园路站排风亭进行多种工况下的噪声测试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活塞风亭,隧道风机是主要噪声源,噪声在63~6 300 Hz范围能量都很高,风井消声器发挥显著作用,消声量约为25 d B;对于排风亭,排风机变频运行产生的噪声主要集中在315~1 250 Hz的中低频范围,排风机工频运行时噪声在200~4 000 Hz较大,消声器发挥了很好作用,降噪量约为21 d B。两种风亭附近的敏感居民楼均达到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83.
20例COPD患者用HDP治疗10d,症状减轻,肺呼吸音增强。VT增加25.17%,VE增加35.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增加19.32%,SaO2%亦显著增加,无CO2潴留,提示HDP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84.
文章分析了诱导风机在横通道不同位置对通风网络的影响。根据射流通风理论,得出射流断面风速大时会导致偏流的出现,影响气流组织的发展。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偏流现象的产生,指出诱导风机射流断面风速及诱导段长度决定风机最佳位置。研究发现,风机设置在横通道前部比设置在中部有利于气流组织,可减少汇流三通处的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485.
二郎山隧道具有特长、高海拔、气候多变、双向交通、洞内汽流复杂等特点,所采用的平导送风半横向通风方式在我国是首次应用。运用CFD软件模拟该隧道半横向通风系统的局部空气流动状态、隧道及竖井和联接风道的局部阻力特性,得出各种几何结构型式和不同通风流量条件下,用于一元流模拟模型计算的局部阻力系数。  相似文献   
486.
本文提出了按一维带有运动点源的不稳定空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双线铁路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并采用控制容积平衡法导出相应对应的离散化方程,建立了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能方便地计算出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多次行车后的累积浓度、平均浓度。根据不同运行图可定量提出达到卫生标准所需的通风方式、通风时间和行车密度。  相似文献   
487.
隧道通风网络及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隧道通风网络的构成及网络中风流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通风网络解算的斯考德-恒斯雷法和风量调节通路计算法,以二郎山和重庆中梁山2条长大公路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了网络模拟和调节计算研究.研究表明,分段纵向式通风系统已形成网络,可通过网络的自然分风和按需分风解算,模拟隧道内风流的分配、风机的设置,从而为确定通风调节的位置、大小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8.
通过对装载风冷式冷藏集装箱货舱内气流的CFD模拟计算和实例验证,了解货舱内气流流场的变化情况,确立了正确的CFD计算模型和方法;同时对目标船型货舱的送风和抽风两种通风模式从气流组织、排热效率和通风阻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为集装箱船货舱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89.
就高层建筑中内走道机械排烟的设置、首层前室和合用前室的设置、建筑高度超过50 m的商住楼正压送风设置、变形缝两侧防火阀的设置等问题,结合规范条文,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90.
大断面硬岩隧道快速掘进施工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温福铁路客运专线鸡面山隧道工程为例,通过自制钻孔台车运用,光面爆破设计、装碴方式及运输设备配置、通风方式选择,达到大断面硬岩的快速掘进,并分析其中不足。研究结果:利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备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比选,实现了大断面硬岩的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