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86篇
公路运输   244篇
综合类   67篇
水路运输   70篇
铁路运输   184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魏昭钢 《中国修船》2010,23(1):17-21
文章以承载重油、汽油、煤油、石脑油4种油品的油轮为例,以详实的理论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各类油轮油舱修理过程中油舱需要的通风量进行定量估算和定性分析,得出油轮修理时油舱通风量的估算方法及可燃性气体检测规律,对修船企业油轮修理的安全控制和成本控制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92.
为探究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邮轮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利用弹性橡胶与质量阻振相结合的质量—阻尼复合阻振技术,设计开发了应用于通风管道中的弹性复合阻振接头,通过风机激励试验研究其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性能,得到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在通风管道中的减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款弹性复合阻振接头均能有效提高管道结构振动的阻振效果并拓宽阻振频率范围,并且能够降低激励源与管路系统之间的振动传递;在100-5000Hz频率范围内,弹性复合阻振接头的振动传递损失基本在10dB以上,在某些频段下能达到30dB以上,其中双橡胶复合阻振接头在低频中的减振效果最好。试验研究结果对于船舶通风管道的减振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3.
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隧道建设》2019,39(2):261-267
为保证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需求,弥补现行规范对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线形指标和位置间距规定的空缺,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地下车库联络道现状,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区地下道路和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地下道路为设计案例,对比市政和建筑行业规范中地下道路设计方面关键指标的差异,介绍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体系和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地下车库联络道线形设计的规范选择依据、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长度的取值标准、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并提出单向单洞地下车库联络道相邻出入口间距宜按1~3 min行程长度设置,以满足车行防灾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4.
赵东平  蒋尧  李老三  杨柏洪 《隧道建设》2019,39(7):1097-1103
为确定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火灾工况下射流风机的最优布置方案,明确各参数对防灾通风设计方案的影响,依托郑万高铁隧道口紧急救援站工程,对火灾工况下风机的布置方案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网络通风算法,研究将风机布置于正洞进口段、正洞进口段和平导进口段、正洞进口段和横通道内3种方案的优劣,以及隧道内自然风、火源位置、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等因素对正洞内及防护门处风速的影响程度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对于隧道口紧急救援站,将风机同时布置于正洞进口段和平导进口段时需要的风机数量最少。2)隧道内自然风对隧道正洞进口段的风速影响最大,而火源位置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火灾规模及隧道纵坡的影响规律相同;相比于隧道正洞,各因素对隧道防护门处的风速影响相对较小。3)同时考虑火灾规模、隧道纵坡、火源位置及隧道内自然风等因素时,满足防灾通风要求的风机总功率为不考虑上述因素时的2.5倍;火灾工况下,开启风机的总功率为不考虑上述因素时的3.0倍。  相似文献   
495.
优化地铁线路纵断面设计方案可降低列车运行能耗与风井建设成本.本文以盾构法施工的地铁地下线为研究对象,考虑地铁设计规范约束与实际施工条件,建立以列车双方向运行能耗与风井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线路纵断面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与遗传算法的组合方法求解.广州地铁14号线案例分析证明,与实际方案相比,本文模型所得优化方案节省 2.65%的总成本.与仅考虑站站停模式下的纵断面优化方案相比,本文模型所得方案在快慢车总能耗方面更优,说明考虑停站方案进行纵断面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96.
为了降低公路特长隧道通风与照明系统设施总规模和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以浙江杭绍台 高速公路陈家山特长隧道为依托,提出通风系统与照明系统协同设计的理念,即适应通风烟雾浓度、按需配置照明灯具光源类型。采用LED+高压钠灯的混合光源方式,隧道末端的烟雾浓度指 标要求可以提高,而隧道需风量相应可降低约17%。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互补式通风模式,利用下坡隧道中的低浓度空气去稀释上坡隧道中的污浊空气,实现相邻隧道通风负荷的均衡。相对于优化之前采用的单竖井送排通风模式及纯LED光源类型,隧道通风照明系统总安装功率下降30%以上,从而有效提高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设施规模的集约化水平,为减少今后运营期间的设备闲置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97.
针对赣龙铁路金华山隧道提出隧道通风设计方案,介绍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98.
Air quality inside transportation carriages has become a public concern. A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campaign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mmuters’ exposure to PM2.5 (dp  2.5 μm) and CO2 in Shanghai metro system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inside all the measured metro lines were observed at 84 ± 42 μg/m3 and 1253.1 ± 449.1 ppm, respectively.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in-carri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metro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entilation systems, out-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assenger numbers. The largest in-carri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at 132 μg/m3 and 1855.0 ppm inside the carriages equipped with the oldest ventilation systems. The average PM2.5 and CO2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24.14% and 9.93% as the metro was driven from underground to overground. The average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by 17.19% and CO2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16.97% as the metro was driven from urban to the suburban area. It was found that PM2.5 concentra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on-board passenger number at a ratio of 0.4 μg/m3·passenger. A mass-balance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in-carriage PM2.5 concentration under different dri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99.
陈丽娟 《隧道建设》2015,35(4):350-353
为了在地下车站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明确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消防设计问题,吸取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对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与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相关章节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规范对总平面布局、公共区的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等问题作出了明确修订,比旧规范更具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等相关问题在实践中仍存在歧义,建议进一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500.
原点西路泾河大桥是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内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也是泾河新城重要的景观建筑物。该桥总体设计思路、桥型方案比选以及拱式廊桥的主拱、腹拱、基础、桥面系的设计情况、施工图设计的注意事项均可为市政景观桥梁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