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48篇
公路运输   565篇
综合类   278篇
水路运输   656篇
铁路运输   165篇
综合运输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结合景洪升船机的设计,对水力式升船机机械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的功能进行论述,对其结构和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水力式升船机卷筒及同步系统、浮筒及动滑轮装置、钢丝绳组件和下水式承船厢的主要结构和设计参数。对水力式升船机浮筒的配重进行探讨,特别针对无间隙同步系统、承船厢充压对接密封装置提出新颖的结构,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A rising trend in state and federal transportation finance is to invest capital dollars into projects which reduc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However, a key metric for comparing project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GHG emissions reduction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cost-benefit methodology employed in the analysis. Our analysis comparing California High-Speed Rail and three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shows how four different accounting framings bring wide variations in cost per metric tonne of GHG emissions reduced. In our analysis, life-cycle GHG emissions are joined with full cost accounting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of cap-and-trade investments. Considering only public subsidy for capital, none of the projects appear to be a cost-effective means to reduce GHG emissions (i.e., relative to the current price of GHG emissions in California’s cap-and-trade program at $12.21 per tonne). However, after adjusting for the change in private costs users incur when switching from the counterfactual mode (automobile or aircraft) to the mode enabled by the project, all investments appear to reduce GHG emissions at a net savings to the public. Policy and decision-makers who consider only the capital cost of new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can be expected to incorrectly assess alternatives and indirect benefits (i.e., how travelers adapt to the new mass transit alternative) should be included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3.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的替代燃料,具有污染小、安全系数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天然气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应用最为成功和广泛的车辆替代燃料技术,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液化天然气汽车,作为天然气汽车的一种类型,与传统汽柴油车相比,液化天然气汽车安装了包括液化天然气气瓶、气管路及各种控制阀门和仪表在内的专用装置,在对液化天然气汽车进行日常检查时需要针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专用装置进行重点检查。本文则针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特点,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日常检查方法及维护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为指导液化天然气汽车进行日常检查与定期维护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4.
天然气车辆因其能源结构调整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在道路运输行业应用日趋广泛。但同时,其后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显现,为引导道路运输企业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天然气汽车,本文通过对当前天然气车辆应用现状的分析,总结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对天然气车辆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最终提出适合天然气车辆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
置换是输气管道投产试运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是复杂的扩散、对流过程。文中介绍了输气管道投产前用氮气置换空气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实施步骤,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优选了置换方式,并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输气管道氮气置换数学模型,进行了三维稳态和非稳态数值计算,研究了置换过程中混气段长度随管径、管长、流速变化规律,将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管道内防腐层补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内衬或内防腐涂层现场施焊时,焊缝两侧的防腐层会由于高温作用而破坏,使环焊缝处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内补口技术也成为影响管道质量的主要瓶颈。文中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内补口技术,如内补口机法、内衬保护套(管)焊接法、不锈钢接头法、机械连接法等,并指出各方法的特点。文中还就内补口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研究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7.
针对海洋钻机绞车提升和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从装机功率、钻柱补偿系统配置方案、系统效率、重量重心、取样作业、对船体的影响、操作维护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绞车提升与液缸举升两种提升系统采用不同配套方案的优缺点,其对比分析结果可为如何选择海洋钻机提升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气体惰化机理,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对卧式椭球状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优化。采用从椭球状液舱端部直流射流、旋转射流和混合射流的进气方式,分析气体射流流场结构和惰化效果,探究不同进气方式对惰化过程影响的机理,并提炼其惰化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进气流量一定时,旋转射流的惰化效果优于直流射流和混合射流,这是由于旋转射流会产生更大的进气扩张角,可大幅减少惰化死角的存在,有利于在储罐内部形成推移式惰化;旋转射流相对直流射流可节省40.4%氮气量和惰化时间,相对混合射流可节省26.2%氮气量和惰化时间。旋转射流优化方案可减少氮气耗量并节省惰化时间,提高惰化过程效率,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对于实际LNG液舱的气体惰化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本文针对大惯量、大功率特性的液压升降装置起动时,存在快速响应和稳定性较难兼顾的突出问题,分析了阀控柱塞缸特性及机液伺服系统原理,建立了机液伺服系统的控制数学模型,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分析方法,得出系统开环、闭环传递函数,并在时域内开展了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系统响应特性分析,明确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参数设计原则,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通过近年发布的《国际海事组织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等相关减排措施,提出船舶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优选解决方式。介绍该技术发展背景,阐述其定义、架构及国内外发展应用现状,分析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气电混合动力技术的特点,对船舶混合动力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经调查研究,船舶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具有操纵性好、效率高及特定工况排放低等特性,减排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